游客
题文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四省中关于所在地地域文化描述正确的是(   )

A.青海主要位于青藏高原文化区,农业以畜牧业和绿洲农业为主,尤以优质棉花和甘甜的瓜果著称
B.河南主要位于华北平原文化区,饮食多面食,服饰多为棉装,传统民居为泥草房和泥瓦房
C.黑龙江位于东北黑土文化区,位于温带森林草原地区,棉、皮服饰,饮食多杂粮,民间文艺代表是泼辣幽默的东北二人转
D.浙江主要位于华南妈祖文化区,有干湿季之分,米食为主,崇拜海神,敬奉妈祖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表全国第五次(2000年)、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回答题。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亿)
10年人口增长(%)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受大学教育人数
(每10万人)
城市化水平(%)
第五次
12.7
11.66
22.89
66.78
10.33
3 611人
36.2
第六次
13.4
5.84
16.60
70.14
13.26
8 930人
49.7

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改善 B.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C.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D.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B.10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题。

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自然条件恶劣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读下表,完成题。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资源状况 C.人口文化素质 D.生活消费水平

下列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B.大牧场土地租金昂贵
C.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 D.牧羊业占重要地位

下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蒙古的畜牧业
B.澳大利业的养羊业
C.荷兰的花卉业
D.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