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同学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七年级某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
(1)[我的困惑]首先同学们各自说出了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
王林:我有什么事都找爸爸妈妈帮忙,现在他们不太管我了,也不帮我检查作业、复习功课了,所以我的作业总是出错。
张梅:这段时间,我正为应该向怎样的同学学习而矛盾。因为我看到有的同学对待学习十分刻苦勤备,有的同学却显得轻松自如。
请帮他们出出主意。
(2)[我的经验]思想品德科代表李莉说:“我和李慧是好朋友,我爱好英语,李慧喜欢数学。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既相互竞争又互帮互助,两人曾被评为学校的‘学习标兵’和‘友谊明星’。”
李莉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
(3)[我思我悟]最后,班主任老师说:“功夫在诗外。除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及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外,影响我们学习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多。”请你说说“诗外的功夫”还有哪些?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了“中国梦”。之后,又多次论及“中国梦”。近日,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但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民族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直到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为之一新,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历史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材料二:中国梦,寄托着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和昂扬向上的意志情怀,昭示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目标理想和美好的未来。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辛苦求索、艰难追寻的中国梦是什么? (2分)
(2)为了实现中国梦,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2013年6月5日是第42个世界环境日,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1)材料体现了我们坚持什么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上述战略和国策?
(2)为践行上述行动,请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
看下面漫画,回答问题。
(1)下面漫画反映了我国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2)与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兰玉在日记中写道:“怎么觉得这么累啊!自从当了班长以后,许多事情都得去管;临近考试,老师又让我去帮助前段时间有病请假的同学补习功课,这个周末,学校还要我们去参加扫街道活动。平时还得经常思考班集体建设。”
上述材料中,兰玉承担了哪些责任?作为中学生,关爱集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现近而立之年的河南濮阳范县郭可江当年以范县文科状元的高分考取了中央财经大学,在大学
毕业从事金融工作三年后,回乡打拼,在有机蔬菜生产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走出了新型农民的成功之路。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
材料一:他出生于普通农家,家境贫寒,高二时父亲因病去世,靠他人资助和打工赚钱完成大学学业。
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他从事理财规划师工作和期货交易,曾日进斗金,但后来又赔到了身无分文,负债千
万。郭可江曾说:“我的性格是越挫越勇,越难越上,过河搭桥,翻山开路,正是吃过的苦成就了现在的我。”
材料二:看到成片的地没人种,食品安全问题也令人堪忧,他决定回乡做菜农。村里人眼中本来最有
出息的郭可江突然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和生活,回老家种菜,家乡人和母亲都不能理解。他顶住压力和议论,
坚定信念;到山东寿光聘请农技专家指导蔬菜生产技术;他白天约企业家和银行谈投资,约政府部门谈批
地批项目,晚上在往返城市间的汽车里睡觉。经过一年多努力,建起了千亩农场,创立了“老家菜园”品
牌,并在自己的农场里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循环模式,形成了生态农业观光园。
材料三:受惠桑梓的郭可江成功后没有忘记回馈家乡和社会,从2008年开始,他向桑梓助学基金每年
捐款30000元、范县希望中学每年5000元。现在他的蔬菜每卖出一箱,都会从中抽出一元钱,资助在校贫
困学生。他是范县桑梓助学的第一批受益者,也是第一批感恩回馈桑梓的受助学子。
⑴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郭可江“正是吃过的苦成就了现在的我”这句话的理解。
⑵ 郭可江的奋斗经历对我们个人成长有何启示?
⑶ 结合材料三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人们应该如何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