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①,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②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①程试: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②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行往来,屡辱见过:探访
B.先之启事,及门而贽:拿着礼物求见
C.然其为功,亦不也易:轻视
D.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徘徊:迟疑不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贪禄仕养亲/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B.惟恐不悦时人/得复见将军此(《鸿门宴》)
C.学成身辱/蟹六跪二螯(《劝学》)
D.在《易》《困》曰/因人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2)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3)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章节,完成小题。
①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②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文段①阐述了儒家什么思想?
请分析文段②中孔子与子贡之“恶”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情表
李 密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形影相(慰问) B.奉圣朝(等到)
C.侍东宫(担任) D.岂敢盘桓(回旋环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名节愿陛下愍愚诚
B.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是区区不能废远
C.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
D.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其制稍异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孤苦的情况和祖母对自己含辛茹苦的抚养,委婉曲折地陈述自己屡次辞谢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皇上的感激,又申诉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B.第三段援引朝廷“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感谢晋武帝对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知遇之恩,旨在表达自己忠孝两全的意愿。
C.全文以“愿乞终养”“辞不赴命”为中心内容,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写得情真意切,委婉动人,不愧为古代散文的名篇。
D.本文用了大量四字句、对偶句,既有骈文的整俪,又使语言不显雕琢,而是十分自然亲切,真情从肺腑流出,读起来一气呵成,丝毫不见斧凿。

.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
明朝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间至赵矣(间:或许) B.舍相如广成传(舍:屋舍)
C.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曲:委屈) D.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亡:失去)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使其从者衣褐
B.臣固知大王弗予城也盖当蓼洲周公被逮
C.今奈何使舍人怀逃之且秦强赵弱
D.夫秦王既按图予城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下列内容能分别体现蔺相如的“智”和“勇”的一项是()

A.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B.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C.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D.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使舍人怀而逃之

结合两组文字内容,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市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市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市,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市,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翻译下列句子。
(1)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原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相与笑之曰: 鄙:卑鄙
B. 场功 毕 甫:刚刚
C. 或采橡实、 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 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 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 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 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释:赡逸:shàn yì,形容诗文词采富丽,感情奔放。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奏颂一篇奏:进献
B.引至庭下曰引:拉,牵
C.喜纵横 纵横: 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
D.今墓在焉焉:兼词,于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荐玄宗月出东山之上
B.亲调羹齐彭殇妄作
C.所业投贺知章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白长笑去扣舷歌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一出生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李磷事牵连入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2)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3)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