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的题。
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人也。少为郡吏,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转北地都尉。
初,赵王伦为关中都督,氐、羌反叛,太守张损战没,郡县吏士少有全者。光以百余人戍马兰山北,贼围之百余日。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光以兵少路远,自分败没。会梁王肜遣司马索靖将兵迎光,举军悲泣,遂还长安。肜表光“处绝围之陈敏作乱,除光顺阳太守,加陵江将军,率步骑五千诣荆州讨之。刺史刘弘雅敬重军,藏舟舰于沔水。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定窘急,伪乞降于燕,并馈燕金银,燕喜,为之缓师。定密结李雄,雄遣众救定,燕退,定遂进逼汉中。太守杜正冲东奔魏兴,殷亦弃官而遁。光不得赴州,止于魏兴,乃结诸郡守共谋进取。燕唱言曰:“汉中荒败,迫近大贼,克复之事,当俟英雄。”正冲曰:“张燕受贼金银,不时进讨,阻兵缓寇,致丧汉中,实燕之罪也。”光于是发怒,呵燕令出,斩之以徇。绥抚荒残,百姓悦服。
金距之。邈受运重赂,劝光纳运。光从邈言,使居成固。既而邈以运多珍货,又欲夺之,复言于光曰:“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光又信劝光退据魏兴,光按剑曰:“吾受国厚恩,不能翦除寇贼,今得自死,便如登仙,何得退还也!”声绝而卒,时年五十五。百姓悲泣,远近伤惜之。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光以兵少路远,自分败没           分:料想
B 呵燕令出,斩之以徇               徇:示众
C 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距之       距:拒绝      
D光婴城固守                       婴:环绕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光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
②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
③刺史刘弘雅敬重光,称为南楚之秀。
④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
⑤呵燕令出,斩之以徇。
⑥光从邈言,使居成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氐族、羌族反叛,张光在太守张损战死的情况下,带百余人坚守马兰山北,孤军奋战,连续几次出奇兵打败敌人,突围而出。
B 讨伐陈敏乱军时,张光率五千兵马参战,与友军密切合作,为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 讨伐邓定时,张光斩杀了与贼人勾结的张燕,才逐步平定了战乱,安抚了百姓。
D 抵御李运、杨武时,张光因轻信晋邈,最终固守孤城,内外交困,愤激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⑵复言于光曰::“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种皓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辅,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阻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
感吾生之行:将要
B.而二府畏懦,不敢之案:查办
而刘夙疾病婴:缠绕
C.吏人阙请留之诣:到……去
榆枋而止抢:触、碰
D.会匈奴并凉二州寇:侵略

庸人尚羞之且:况且
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①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时,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剌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视听之娱极:穷尽
B.列坐其次:地方、旁边
C.终于尽期:期望
D.不能之于怀喻:明白、理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亦足畅叙幽情臣供养无主
B.夫人相与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快自足而宋荣子犹而笑之
D.后之览楚之南有冥灵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其经世致用、有所作为的人生观。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不愧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安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其众多信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取材于《韩非子·十过》)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君之故适:迎合
B.少欲则能其众临:面对
C.君遂不用隰朋而竖刁与:任用
D.桓公渴而死南门之寝馁:饥饿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君用之可怪也欤
B.君其试心决之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夫易牙君主味而秦人积威之所劫
D.多信能亲邻国于其身也,耻师焉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离卫国并不太远,卫公子开方却十五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如此无情无义,管仲认为这不符合人之常情。
B.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并作为菜肴献给齐桓公。管仲提醒齐桓公,一个连自己儿子都不爱的人,又怎会爱别人呢?
C.管仲向齐桓公推荐隰朋,认为他内心坚强行为廉洁,淡泊寡欲诚实守信,是个贤臣。齐桓公深表赞同,最终采用他的建议。
D.管仲死后仅三年,竖刁便伺机联合易牙、公子开方以及权贵大臣们造反,结果把齐桓公活活饿死,以至于死了三个月也没人去收尸。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其 为 人 也 坚 中 而 廉 外 少 欲 而 多 信 夫 坚 中 则 足 以 为 表 廉 外 则 可 以 大 任 少 欲 则 能 临 其 众 多 信 则 能 亲 邻 国。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
(2)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
(3)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岁四五访其庐率:大概 B.自昼竟夜,忘寝食殆:恐怕
C.虽细事不也苟:马虎 D.辄一之扣:求教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蕲人知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①不妄人接②欲呼张良俱去
C.①与缺而未知者②重为乡党
D.①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2)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吕不韦纳秦太子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秦子异人质于赵,处于卯城。故往说之口:“子傒 ¹ 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约,自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子使秦,必来请子。”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²。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王后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赵未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而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赵乃遣之。
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使子诵,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王罢之,乃留止。间曰:“陛下尝车于赵矣,赵之豪桀,得知名者不少。今大王反国,皆西面而望。大王无一介之使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使边境早闭晚开。”王以为然,其计。王后劝立之。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子莫若楚。”立以为太子。
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秦邑。(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⒈ 子傒,秦太子,异人之异母兄也。
⒉ 朝生,指木槿花,朝开暮落,其命不寿。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日约,自为粪土违背,违反 B.王后请而立之真挚地,诚恳地
C.陛下尝车于赵矣停止,停留 D.王以为然,其计以……为奇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吾子使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B.赵未遣负青天而莫夭阏者
C.不韦使楚服见某所,母立于兹
D.大王无一介之使存之安能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吕不韦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人,又是一个渴求功名的政治投机者,目光长远,善于游说谋划,结交、辅佐在赵国作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B.阳泉君作为王后的弟弟,富贵显赫,但在秦国当时的朝局下,也面临着潜在的巨大祸患。
C.赵国本来是不放人质的,但吕不韦游说赵国,说秦国如果要是和赵国撕破脸,光靠一个人质是没用的,还不如现在送人质回国,可以趁机捞取一笔丰厚的赎金,还能有恩于人质。
D.秦公子异人穿着楚人的服装去见王后,博得了本是楚人的王后的欢心,被王后当作儿子来对待,并被重新改名叫“楚”。

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2)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