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史书记载:某一水利工程修建后,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
(1)材料中这一水利工程是什么?
(2)材料中这一水利工程是什么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
(3)材料中所说的“天府”指的是哪个地方?
(4)材料中提到的水利工程现在仍发挥着哪些作用?
(辽宁沈阳卷)一位历史学家说:“战争曾深刻地影响人类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但也椎动了社会向前进步。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楚军。元前354年,齐军在桂陵之战击败魏军。公元前341年,齐军又在马陵之战重创魏军。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
—一选自《图说天下春秋·战国》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原子弹、V—1飞弹和V—2飞弹、远程轰炸机、半导体、雷达、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发明和改进,而大战中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又为战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引人关注的重大问题。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两位科学家发表《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宣言指出热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危险。东西方各国政府“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它们的目的”,而应该“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1969年10—11月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反战示威浪潮兴起,有数百万人参加。工人、妇女、青年和学生团体,甚至军人都加入到了反战的行列中。
—一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几次战争消耗情况简表
战争名称 |
持续时间 |
双方动员 军队数量 |
直接战争费用(亿美元) |
双方伤亡 人数 |
财产损失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4年 |
7350万 |
1863 |
3000多万 |
3300亿美元 |
越南战争 |
14年 |
/ |
(美国)2000 |
将近200万 |
/ |
两伊战争 |
8年 |
/ |
/ |
250多万 |
9000亿美元 |
海湾战争 |
42天 |
/ |
(美国)600 |
10万 |
2600亿美元 |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的两次战役。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人民通过哪些行动反对战争?(写出两种即可,2分)
(4)结合材料四,请你谈谈世界人民开展反战和平运动的理由。
(2015·江苏泰州)九年级(1)班小明同学所在的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采用了编制年代尺和收集史料的方法,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编制年代尺】
(1)请写出A、B两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统一的王朝名称。
【收集史料】
材料一
材料二
(2)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属于哪种史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更为可信的是哪种史实?
【论从史出】
(3)从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出自哪部史书?并说明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4)小明参观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一号”及所载的文物可以帮助他从哪些方面了解宋朝经济的发展状况?
根据下图《战国形势图》填出国名。
A
B
C
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德国 |
|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
1 |
2 |
3 |
4 |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
3 |
4 |
1 |
2 |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
1 |
2 |
4 |
5 |
材料二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三中的斜线、方格部分分别表示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是什么?它们形成后对世界形势有什么影响?
(2)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分析,谈谈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的漫画表明两大集团之间的核心矛盾是哪两国的矛盾?
(4)读图和回答以上问题后,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达·芬奇(1452-1519)和哥伦布(1451-1506)是同时代的人,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达·芬奇在论述绘画的宗旨时强调指出。他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合作一幅画卷,老师由于跳不出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所绘作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成鲜明对比,老师看后自叹不如。
材料二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海岸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三近代以前的世界史,基本上是地区史或国别史的拼凑;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历史学家们无能,而是由于那时的世界尚未连成一片。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并请列举其一幅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2)最先实现材料二中“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是谁?材料二反映了他去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此材料三,谈谈哥伦布远航对美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