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找出,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成为“张骞凿空”?
(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请写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并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力日益衰落,诸侯实力不断上升,诸侯国国君不听周王的号令,相互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对此,墨子提出"非攻";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
(1)依据材料说出墨子和孟子观点的共同背景。
(2)分别说明墨子和孟子的不同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3)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评述孟子的观点。

近年来,中国周边形势日益严峻,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在《美国构建亚洲"小北约"遏制中国》一文中就这样指出,在战略关注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情况下,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已基本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封堵,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决定以此为话题对历史上的国家结盟进行回顾反思,请你参与探讨相关问题。
主题一结盟与对抗

(1)图一中对峙的双方是在什么性质的集团?它们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次战争?
(2)在图二两种力量交锋的这场战争中,成为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
主题二合作与发展

(3)哪次会议决定成立图三中的国际组织?图四中组织的成立对当今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图五中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主题三风险与机遇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阳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4)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提出的中国崛起会对美国产生威胁的观点?试结合本试题引言与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请回答:
(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 "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
(3)据材料三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
(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清三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个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两次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式的东西。……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当时的哪些航海家为大西洋变为"桥梁"作出了贡献?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中,走在前列的首先是哪两国?这一变化"有利"于欧洲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两次工业革命中,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的新生产方式和新能源技术分别有哪些
(3)归纳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佐证材料三中马克思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主要特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