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某战地记者对凡尔登战役的报道
材料二:1942年7月,德军向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发起猛烈的进攻。苏联红军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后来,苏联红军发动大规模反攻,到1943年2月,共歼灭敌军近150万人,占苏德战场德军作战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战役与历史上哪次战争有关?(1分)“引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1分)
(2)写出材料二中的战役名称,指出这次战役的重要历史地位,这次战役与历史上哪次战争有关?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藏一家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试用唐朝的史实说明材料一提及的汉藏人民早就是"一家人"了。
材料二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古称西域,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割的一部分。这片祥和的美丽之地,最近出现了暴力恐怖活动,分裂势力活动猖獗。
2014年3月1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4月30日,新疆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恐怖事件犹如一面明镜,让世人进一步认清了"三股势力"居心叵测、分裂国家的真正面目。事实证明:他们的分裂破坏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2)材料二中提及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汉朝、唐朝清朝前期时分别设立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进行管理?
材料三 2003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会见华侨和留学生等各界代表,谈到两岸关系时:"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3)两岸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根据材料三说明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事实证明:他们的分裂破坏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的观点的认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黄河清《"洋"族词的兴衰》
材料二: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
--按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三:2005年的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⑵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⑶材料三的变化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综合三则材料折射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014年5月,英国议会各党派在欧盟议员的选举中,独立党获得英属最多的席位。有评论称:这是17世纪英国爆发"重大革命"以来,新兴党派首次在重要的议会选举中战胜工党和保守党。--据央视新闻述评整理
请回答:
⑴17世纪英国爆发的"重大革命"指哪一次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17世纪英国的"重大革命"有何重大成果?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主权开始丧失,经济遭到破坏。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1868年,日本政府开始进行改革。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1)1868年日本开始进行的这次改革史称什么?它对日本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二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制定了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扩张的计划。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派兵到朝鲜,制造事端,对中国开战。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哪场战争?这次战争后与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
材料三
(3)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军国主义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仔细观察上图,这是哪一历史事件示意图?美国对此有何反应?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波茨坦会议,会议期间,发布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
《波茨坦公告》是确定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文件,保证了东亚地区从战乱走向和平、从衰落走向繁荣。但是,日本政府总是罔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其恶劣行径充分暴露出对侵略历史不反省、对战后秩序不尊重、对地区稳定不负责的扭曲心态。历史是客观存在……如果日本不对照历史的镜子反省自己,反之一意孤行地挑起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日本将永远走不出历史的阴影,日本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将没有未来,最终只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新华网文章(4)《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对解决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何重要意义?你认为日本怎样才能走出“历史的阴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法规定了各个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出自罗斯福新政颁布的什么法令?罗斯福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该法令的?该法令起到了什么作用?
(2)简述我国改革和开放的过程。(6分
(3)为什么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
(4)从两个成功的改革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