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综合探究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各自调整经济体制,形成了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罗曼·罗兰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材料四    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
材料五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1)据材料一和材料四,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列宁的“途径、方法”和罗斯福的“试验”各有何特点?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并概述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
(5)依据材料五,概括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6)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对苏联这种经济模式的学习和借鉴,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什么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永恒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第一篇章适应自然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材料二两幅图片

(1)和材料一住山洞比,材料二中远古时代人们的居住条件变成住
(2)材料二中图一房屋是原始居民建造;图二房屋是原始居民建造。
第二篇章利用自然
材料三“尧时,水……滥于中国”
——孟子《腾文公下》
材料四四川平原上……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余秋雨《文化苦旅》
(3)材料三反映了尧时存在什么严峻的问题?谁为治理此问题三过家门而不入?
(4)材料四指的是哪项“水利工程”?它使四川成都平原获得了什么美称?
第三篇章感悟自然
材料五“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不误农时,粮食就吃不完)
——孟子《梁惠王上》
(5)材料五体现了孟子“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思想主张,对你有何启示?

图片见证历史。下列图片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有何重大意义?
(2)图三是中共在长征期间召开的一次重要的转折会议,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确立了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图四中共七大在哪一年召开?七大召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中国人的“中国梦”—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多少仁人志士怀揣救国之梦,他们为心中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孙中山是当时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杰出人物。
(1)孙中山领导了哪一次革命运动?(1分)这次革命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1分)
材料二:“全中国都欢喜得发疯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面前,接受了他们无条件的投降……”
—《新华日报》1945年8月的一篇社论。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受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请说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结束的标志。
(4)“少年强,则国强”。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为此你准备怎么做?

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大意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远比外国好,只有军事技术不如外国先进。中国要自强,就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李鸿章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认为中国在哪一方面不如外国?列举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了救亡图存他发起了什么重大的政治运动?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为此,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4)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分)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中国等亚洲国家强烈谴责这一举动。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着14位被东京国际军事法庭裁定为甲级战犯以及250万战争死亡者的牌位,安倍晋三的做法使中日关系再次恶化。回顾中国近代历史,日本曾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伤害。
请回答:
(1)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通过此不平等条约,我国的哪一岛屿被割占?
(2)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暴行,请举一例证明。
(3)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是谁领导的什么战役?
(4)在抗战期间出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的名称是什么?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5)由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我们可以从得出什么血的教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