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
|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
|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
|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
|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
|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
|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
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 B.注重精耕细作 |
| C.尚未推广牛耕 | D.雇佣关系盛行 |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
|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
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 A.商周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魏晋时期 | D.隋唐时期 |
为解决下图所反映的问题,当时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县制 | B.设立中朝 |
| C.颁布“推恩令” | D.设立行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