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确切地说,恩格斯在这里所指梭伦实行的“所谓政治革命”措施所代表的是
A.全体公民的利益 | B.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C.新兴工商业的阶层利益 | D.下层平民的利益 |
普法战争时,马克思(在1870年9月)把巴黎人民起义说成是愚蠢举动。但到了1871年4月,当他看见人民群众运动已经起来的时候,他就以参加者的态度,对这个标志着世界历史革命运动前进一大步的伟大事变表示莫大的关切。马克思态度发生变化是因为( )
A.起义形势超出了马克思的预计 |
B.敌人镇压起义,巴黎人民需要马克思支援 |
C.马克思没有主见,立场发生动摇 |
D.政府的反动政策使民族矛盾让位于阶级矛盾 |
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政党),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新的革命政府,所以它实际上还是无政府主义。巴枯宁强调()
A.巴黎公社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
B.巴黎公社缺乏理论指导、组织涣散 |
C.巴黎公社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
A.君主专制 | B.君主立宪制 | C.共和制 | D.无产阶级专政 |
19世纪晚期在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 )
①实行联邦制
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③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④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9世纪60年代中期,普鲁士政府提出军事改革议案,要求扩充常备军、延长服役期、增加税收与军费,遭到议会强烈反对。这一斗争反映出( )
A.国内市场不统一导致严重政治分歧 |
B.普鲁士内部存在统一方式之争 |
C.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 |
D.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