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元十三年,和帝下诏:“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于是,将以前边郡“不满十万三岁一人”的标准降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五万至十万口郡的由“三岁举一人”调整为“二岁举一人”。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中原人口流失 | B.加强中央集权 |
C.加强少数民族治理 | D.调集民力开发边疆 |
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
B.宋太祖重视教育 |
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 |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 |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表明()
A.封建统治出现民主化的演变趋势 |
B.宰相位尊权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
C.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权力被分割 |
D.汉代宰相掌握实权,唐代宰相形同虚设 |
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应该对应的制度是()
A.分封制 | B.郡国并行制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