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表中有X、Y、Z三种元素,已知:①X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占有3个轨道,并且其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居第三位。②Y位于X的相邻周期,且Y最外层的p轨道有一个未成对电子。③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请回答:
(1)Z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其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Z(CN)6]4-中离子CN-的电子式为 。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 。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生成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热后,有氧化物生成
(3)①常温下,将20mL 0.1mol·L—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与VmL 0.1mol·L—1 X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混合后pH=7,则V 20mL(填“>”“<”或“=”)。
②常温下,将pH=2的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V1mL与V2mL0.0lmol·L—1X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与V2的关系满足
A.V1>V2 B.V1<V2 C.V1=V2 D.无法确定
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为
A.c(YO4—)>c(XH4+)>c(H+)>c(OH—)
B.c(YO4—)>c(H+)>c(XH4+)>c(OH—)
C.c(YO4—)>c(XH4+)=c(H+)>c(OH—)
D.c(H+)>c(YO4—)>c(XH4+) >c(OH—)
(4)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业的基础,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只发生主反应①和副反应②
4NH3(g)+5O2(g)
4NO(g)+6H2O(g);△H=-905kJ/mol①
4NH3(g)+3O2(g)
2N2(g)+6H2O(g);△H=-1268kJ/mol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进行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温度应控制在 7800C~8400C之间,且7800C时的平衡常数大于8400C时的平衡常数
B.工业上采用物料比n(O2)/n(NH3)在1.7~2.0之间,主要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
C.在加压条件下生产能力可提高5~6倍,主要是因为加压可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D.氮气氧化为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
2NO(g); △H=-181.5kJ/mol
生物质资源是一种污染小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的主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质能,本质上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b.由纤维素水解获得的
乙醇作燃料是利用了生物质能
c.生物质裂解获得的汽油、柴油等属于纯净物
d.由植物秸杆等厌氧发酵获得的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2)由生物质能获得的CO和H2,可以合成甲醇和二甲醚(CH3OCH3)及许多烃类物质。当两者1∶1催化反应,其原子利用率达100%,合成的物质可能是。
a.汽油 b.甲醇 c.甲醛 d.乙酸
(3)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
CO(g)+2H2(g)
CH3OH(g) △H= -90.8kJ·mol-1。
若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 容器 |
甲 |
乙 |
丙 |
| 反应物投入量 |
1molCO 、2molH2 |
1mol CH3OH |
2mol CO、4molH2 |
| CH3OH的浓度(mol/L) |
c1 |
c2 |
c3 |
| 反应的能量变化 |
放出Q1 kJ |
吸收Q2 kJ |
放出Q3 kJ |
| 平衡常数 |
K1 |
K2 |
K3 |
| 反应物转化率 |
α1 |
α 2 |
α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1=c2 b. 2Q1= Q3 c. K1=K3 d. α2+ α3<100%
(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CO和H2催化合成二甲醚的反应为:
3H2(g)+3CO(g)
CH3OCH3(g)+CO2(g)
①若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H2、3 mol CO、1 mol CH3OCH3、1 mol CO2,经一定时间达到平衡,并测得平衡时混合气体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时的1.
6倍。则:①反应开始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____v(逆)(填“ >”、“ < ”或“=”),理由是
。平衡时n(CH3OCH3)=mol。
②右图为绿色电
源“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b电极是极;a电极的反应式为。
甲、乙、丙、丁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甲+乙
丙+丁
(1)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甲和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且乙为水。
① 若甲为固体,甲和乙反应生成的丙和丁是二种弱碱。则甲的化学式是 。
② 若甲是由N和Cl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右图所示,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且乙为水。
① 若甲和丙是同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且组成甲的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 若丙和丁都可在一定条件下还原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 若甲是由N和O元素组成的气态物质,呈红棕色。将3.36 g
加到一定量丙
稀溶液中,收集到1.12 L气体丁(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Hofmann依据上述转化关系测定氨分子的组成。现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下浓氨水,至不再反应为止;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待恢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试管内液面上升至三分之二处。
① 滴下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证明试管内“不再反应”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
( 14分)用下图装置进行电解实验(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有4组电解液,要满足下列要求: 
①工作一段时间后A槽pH值上升,B槽的pH下降.②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1)应选择的电解质是上述四组中的第____组
(2)该组电解过程中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a极______ b极__________
c极__________ d极___________
(3)当b极上析出7.1g电解产物时,a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为____g;若B槽电解质溶液500mL,且忽略电解前后电解液的体积变化,则此时B槽中的c(H+)比电解前增加了____mol/L.
已知在0.1 mol/L的NaHSO3溶液中有关微粒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a+)>c(HSO)>c(SO)>c(H2SO3)。
(1)则该溶液中c(H+)________c(OH-)(填“<”、“>”或“=”),简述理由(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向NaHSO3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矾水溶液呈____性,原因是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碳酸钠水溶液呈____性,原因是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把上述两溶液混合后呈现的现象有_,反应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