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问题
孙某一直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升入初中后,各门学科仍然遥遥领先,他开始目中无人,在他看来,谁都不如他,别的同学都没有他聪明,甚至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他认为,没必要老师教,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对此孙某家长感到无奈。
(1)孙某表现出的是什么心理?
(2)这种心理的表现是什么?
情境判断
(1)情境一:市政府及教育局就中小学划片招生及新建校址问题召开由部分学生和家长参加的座谈会,并邀请你参加。
你的正确做法:。
理由:。
(2)情境二:假如你的妈妈原来在国企工作,下岗后不等不靠,想用家中多年的积蓄,自己办一个服装加工厂,但又不了解国家对这种么私人办厂的政策,顾虑很大,非常犹豫。
你的正确做法:。
理由:。
(3)情境三:提高居民收入的关键在于改革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制度。
判断()
理由:
某中学九(1)班小明同学在网上查阅我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关资料时,发现了这样一组数据,请你与他一起分析:
(1)小明同学对第2项的增长倍数有疑问,请你帮他验算结果应是倍,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
(2)小明同学对第3项和第4项这些数据对比观察了许久,感想颇多。你觉得他会想到哪些?
奥运跳水冠军彭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要感谢两个人,一是他的队友王克楠,另一个是他的竞争对手萨乌丁。他说如果没有王克楠到场对他的鼓励,他不会顺利地取得金牌。他之所以要感谢他的对手萨乌丁,是由于对手的高强,发挥得出色,激发了他的拼搏精神去奋力夺取第一。因此强大的对手对他来说是压力,也是取胜的动力。
(1)彭勃为何要感谢竞争对手萨乌丁?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今后打算怎样与同学在学习上展开良好的竞争?
融入情景,分析回答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儿子回家看见妈妈正准备去拿放在高处的东西,就说:“妈妈,我来拿吧。”这时妈妈会如何回答,请选择:(A)不用了,谢谢!(B)好,谢谢!(C)好吧,你来拿。
对话非常简单,语言本身并没有障碍,可在选择答案时,中国人大多数选择C,而外国人大多数选择B。请问:
(1)面对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选择会不同?
(2)你是如何理解和对待这种差异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于2012年4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①家长和孩子对互联网的评价仍有较大差异.家长对于孩子上网的态度依然保守;②约占70%的未成年人经常在社交网站公布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手机号等;③有72.7%的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不良信息。
(1)家长和孩子的观念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2)当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时,作为孩子,应该怎么做?
(3)分别针对材料②和③回答:未成年人在上网时应核怎样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