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电化学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I 利用下图装置探究金属的防护措施,实验现象是锌电极不断溶解,铁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

(1)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
(2)某学生认为,铁电极可能参与反应,并对产物作出假设:
假设1:铁参与反应,被氧化生成
假设2:铁参与反应,被氧化生成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假设1、2,他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铁粉;
②取操作①试管的上层清液加入2滴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取少量正极附近溶液加入2滴溶液,未见蓝色沉淀生成;
④取少量正极附近溶液加入2滴溶液,未见溶液变红。
据②、③、④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II 利用下图装置做电解溶液实验。

实验记录:
A.阳极上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先变蓝后褪色(提示:氧化性大于且含的溶液是无色的);
B.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表面除有铜吸附外,还出现了少量气泡和浅蓝色固体。
(1)分析实验记录A中试纸颜色变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记录B中浅蓝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试分析生成该物质的原因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验证原电池的效果 探究电解池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Ⅰ.反应物与生成物有:浓H2SO4、K2S、K2SO4、SO2、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K2S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则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2)已知0.5molK2S在反应中失去1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
(3)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其配平后系数填入下列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若反应中浓H2SO4过量,则产物中无X生成,请完成此化学反应方程式: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Y同主族,Y和Z同周期,Y与Z能形成离子个数比为1﹕1的离子化合物A,X与Z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共价化合物B,它们之间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部分产物已略去):

(1)Y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D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D是很多漂白剂中含有的有效成分,这些产品不能与洁厕灵(含有有机酸和无机酸)一起使用,其原因就是在常温时能发生与反应②相似的反应。某校的学生在实验室利用反应②的原理来制备纯净、干燥的Z2,仪器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固定装置的仪器已略去)。

(4)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5)上述实验装置不够完善,改进方法是

除去括号中杂质,写出所加试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SO42 (CO32 ),所加试剂:,离子方程式      
(2)Cl (SO42 ),所加试剂:,离子方程式      
(3)Fe2 (Cu2),所加试剂:,离子方程式      
(4)BaCl2 (HCl ),所加试剂:,离子方程式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中的几种离子。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有关的离子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3)取(2)的滤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A-D中的(填序号)_________。

A.Cl B.NO3 C.CO32 D.OH

已知:(1)A是XY型氧化物,它是黑色粉末;(2)将A和稀硫酸共热,得溶液B,向B中滴入适量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滤液C;(3)将C分成两份,在一份中加入烧碱溶液,可得蓝色絮状沉淀D;(4)往另一份C中放入一枚新铁钉,有单质E析出。已知A、B、C、D、E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A、B、C、D、E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请写出上述反应中离子方程式。
 
 

将Fe粉、Cu粉、FeCl3溶液、FeCl2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
(2)若氯化铜有剩余,则容器中还可能有
(3)若氯化铁和氯化铜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可能有
(4)若氯化铁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