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分)下图甲为人体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⑩为不同的细胞,a~f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图乙是某人体的基因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e过程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 的结果;人体内存在基因Ⅰ(呼吸酶基因)、Ⅱ(胰岛素基因)、Ⅲ(眼晶状体蛋白基因),这三种基因中在甲图的①②③④⑤⑥⑦细胞中都存在的基因是 (填序号),都要表达的基因是 (填序号)。
(2)图乙所示的人体,其A、a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与B、b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在遗传时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该人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该人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染色体组 个。
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A、B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密闭实验装置,两组实验中所用器材完全相同,装置中A、B植物生长状现相同且质量相等,小烧杯中为足量CO2缓冲液,阀门1、2处于关闭状态。实验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不考虑光照对呼吸的影响),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实验,每隔30min测定一次,多次测量后得到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ADP、C3和C5中 最先发生量的变化,其中 的量会短时间增加。
(2)在测定两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时,需要对实验做出相应的调整是 。
(3)乙图中光照强度为c时,相同时间内A植物制造的O2量比B植物 (多/少)。当光照强度为d时,每日连续光照12h,一昼夜中B植物有机物积累量(用O2释放量表示)为 mg,两植物的O2释放量的差值为 mg。
第Ⅰ部分下面左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图是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填空:
(1)左图中虚线代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左图中AB段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BC段的主要变化为_____________消失,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左图中的字母填空:
①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
②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对比,不同特点是:第一,动物细胞的_________(细胞器)在AB段倍增。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_________(填字母)期不形成 ,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内陷,把细胞分裂成两部分。
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用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除去_____________;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化学方法是_____ 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______________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 使其分散开来,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的手段是____ ____,所形成的D称为____________。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B淋巴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________,注射后小鼠身体产生了相应的____________生成了_____ 。图中B为_____ 。
(5)若该过程仍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______种,用来培养的D的细胞应该是_____ 。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培养,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天然酿酒酵母菌通常缺乏分解淀粉的酶类,用作发酵原料的淀粉需经一系列复杂的转化过程才能被利用。研究者从某丝状真菌中获取淀粉酶基因并转人酿酒酵母菌,获得的酿酒酵母工程菌可直接利用淀粉产生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淀粉酶基因切割下来所用的工具是 ,用 将淀粉酶基因与载体拼接成新的DNA分子,下一步将该DNA分子 ,以完成工程菌的构建。
(2)若要鉴定淀粉酶基因是否插人酿酒酵母菌,可采用的检测方法是 ;若要鉴定淀粉酶基因是否翻译成淀粉酶,可采用__________ 检测。
某同学有喝牛奶的习惯,他想知道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下面是其未设计完的实验,请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
【实验原理】利用颜色反应检测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请补充表格中a、b、c、d处内容。
探究 目的 步骤 |
探究牛奶中 有无还原糖 |
探究牛奶中 有无蛋白质 |
||||
第一步: 准备试管 |
A |
B |
C |
D |
E |
F |
第二步 |
2 mL 牛奶 |
2 mL 蒸馏水 |
2 mL 葡萄糖 样液 |
2 mL 牛奶 |
2 mL 蒸馏水 |
2 mL a 样液 |
第三步 |
2 mL 斐林 试剂 |
2 mL 斐林 试剂 |
2 mL 斐林 试剂 |
2 mL NaOH 溶液 |
b |
2 mL NaOH 溶液 |
第四步 |
c |
水浴 加热 |
水浴 加热 |
d |
3~4滴 CuSO4 溶液 |
3~4滴 CuSO4 溶液 |
结果 |
? |
? |
(1)a. ;b. ;c. ;d. 。
(2)请预测A、D两支试管的现象及其结论:
A: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