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吾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人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选自《聊斋志异·种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顷刻向尽向:接近,临近 |
B.方悟适所俵散适:恰好 |
C.急迹之迹:寻其踪迹 |
D.憨状可掬掬:用手捧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见笑于市人 且尽,把核于手 |
B.既有之,何不自食? 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
C.纳之而覆以土从容徐步而去 |
D.乃以镵伐树道人乃即树头摘赐观者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2) 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这篇短文蕴含了哪些做人道理?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与冯宿论文书 韩愈
(1)辱示《初仕赋》,实有意思。但力为之,古人不难到;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为恶矣。小称意,人亦小怪之;大称意,即人必大怪之也。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矣,不知古文,真何用于今世也,然以俟知者知耳。
(2)昔扬子云著《太玄》,人皆笑之,子云曰:“世不我知,无害也;后世复有扬子云,必好之矣。”子云死近千载,竟未有扬子云,可叹也!其时桓谭亦以雄书胜老子。老子未足道也,子云岂止与老子争强而已乎?此未为知雄者。其弟子侯芭颇知之,以为其师之书胜《周易》。然侯之他文,不见于世,不知其人果如何耳。以此而言,作者不祈人之知也明矣。即使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不疑耳。足下岂不谓然乎?
(3)近李翱从仆学文,颇有所得,然其人家贫多事,未能卒其业。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一二年业之,庶几乎至也。然闵其弃俗尚而从于寂寞之道,以之争名于时也。
久不谈,聊感足下能自进于此,故复发愤一道。愈再拜。
(注:冯宿,字拱之。婺州东阳人。公同年进士扬子云:名雄)第(1)划线句通过作者自己怪诞的遭遇,表现了和的矛盾。
简要说明第(2)段的举例论证的作用。
对第(2)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了解这个世界,这对我无所损害,后世还会有扬子云出现,一定会喜欢我的。
B世人不理解我,这对我是没有妨碍。后世还会有像我一样的人出现,他们会喜欢我的文章的
C我不了解这个世道,但也不会有害于我。后代会有一个叫扬子云的人来喜欢我的文章的。
D世人不了解我,这对我是没有害处的,以后我还会出现,他们会喜欢我的。结合全文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倡导写古文的韩愈认为,向古人学习写作古文已经很困难了,而更难的是不为世人所认可。
B韩愈认为相对于《太玄》,《老子》不足道,是因为他尊崇儒家道统。
C这封信是韩愈对于古文的好处不为人知,由所感发而作,从中也流露出他的坚强和自信。
D这封信文笔简洁廉悍,强烈的感情贯穿始终。结合课文《师说》的主要思想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第(3)段作者列举李翱、张籍学习状况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6分,每小题2分)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读本④,个别字词从其他版本)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通五经通:通晓 |
B.白益傲放益:更加 |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开辟 |
D.璘败,累系浔阳狱累系:捆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命之衡因上疏陈事 |
B.以所业投贺知章何面目以归汉 |
C.遂荐于玄宗而君幸于赵王 |
D.白长笑而去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徒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辄能语其要语:说出 |
B.赐以金帛,辞之辞:告辞 |
C.轼诣武卫营诣:到……去 |
D.卒全其城全:保全 |
选出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
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④轼之才,远大器也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⑥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③④⑥ | D.①②⑥ |
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净臣之志。 |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寓山注》序(【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一径未通,意犹不慊②也。于是疏凿之工复始。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原文有删节)
【注】①胼胝(pián zhī):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②慊(qiè):满意。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荷畚锸荷:挑 | B.而幽敞各极其致致:尽头 |
C.险者夷之夷:使……平坦 | D.都堪泛月迎风堪:可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手足为之胼胝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
B.若有感触焉者若入前为寿 |
C.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D.客有指点之者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 |
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 |
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 |
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告成。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3分)
(2)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靖传
朱熹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日:“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
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及公北归,不栽南海一物。
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捃其罪无所得,惟得全与希古接坐。全坐“违敕”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全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全。靖阴使人讽全,令避去,全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全。全大怒,及诏至,州官劝全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全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
(本文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官御史缄口避祸缄:闭口 |
B.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让:指派 |
C.各用一字为目目:纲领 |
D.犹留夏册不遣遣:派遣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余靖“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
②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
③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
④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⑤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
⑥靖阴使人讽全,令避去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被贬至饶州任知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上书为范仲淹辩护,因此都得罪当权者而遭到贬官。当时的贤士都为他们被贬出朝而惋惜,称他们为“四贤”。 |
B.庆历四年,朝廷派余靖以谏议大夫的名义带着十多个随从驰往居庸关的九十九泉,见到契丹的国主,并说服了他,从而替朝廷解除北部边境的危机。 |
C.余靖不仅能用契丹语说话,而且能用契丹语作诗。当他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契丹人对他更加热情,契丹国主也大为高兴,但余靖却因此而被贬官。 |
D.茹孝标抓住余靖隐瞒曾受过刑罚而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让谏官钱子飞将余靖的案子上奏给仁宗,终使余靖在被贬龙图阁学士之后又被贬为将军分司。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3分)
(2)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4分)
(3)靖阴使人讽全,令避去,全辞以贫不能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