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Rt△ABC中,∠ACB=90°,BC=30,AB=50.点P是AB边上任意一点,直线PE⊥AB,与边AC或BC相交于E.点M在线段AP上,点N在线段BP上,EM=EN,sin∠EMP=
(1)如图,当点E在边AC上时,点E不与点A、C重合,

①求证:△AEP∽△ABC
②设AP=x,求MP的长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若△AME∽△ENB,求AP的长.

科目 数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学校开展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主题活动的规划、实施、组织和管理,组成调查组、采购组、规划组等多个研究小组.

调查组设计了一份问卷,并实施两次调查.活动前,调查组随机抽取50名同学,调查他们一周的课外劳动时间 t (单位: h ),并分组整理,制成如下条形统计图.活动结束一个月后,调查组再次随机抽取50名同学,调查他们一周的课外劳动时间t(单位:h),按同样的分组方法制成如下扇形统计图.其中A组为 0 t 1 B组为 1 t 2 C组为 2 t 3 D组为 3 t 4 E组为 4 t 5 F组为 t 5

(1)判断活动前、后两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分别落在哪一组;

(2)该校共有2000名学生,请根据活动后的调查结果,估计该校学生一周的课外劳动时间不小于 3 h 的人数.

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 B F E C A B D E B E .求证: A 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 M a b N

对于点P给出如下定义:将点P向右 a 0 或向左 a 0 平移 | a |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 b 0 或向下 b 0 平移 | b |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点P′关于点N的对称点为Q,称点Q为点P的“对应点”.

(1)如图,点 M 1 1 ,点N在线段OM的延长线上.若点 P 2 0 ,点Q为点P的“对应点”.

①在图中画出点Q

②连接PQ,交线段ON于点T,求证: N T = 1 2 O M

(2)⊙O的半径为 1 M是⊙O上一点,点N在线段OM上,且 O N t 1 2 t 1 ,若P为⊙O外一点,点Q为点P的“对应点”,连接PQ.当点M在⊙O上运动时,直接写出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用含t的式子表示).

在△ABC中, A C B 90 ° D为△ABC内一点,连接BDDC,延长DC到点E,使得 C E D C

(1)如图1,延长BC到点F,使得 C F B C ,连接AFEF.若 A F E F ,求证: B D A F

2)连接AE,交BD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CH,依题意补全图2.若 A B 2 A E 2 + B D 2 ,用等式表示线段CDCH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 O y 中,点 1 m 3 n 在抛物线 y a x 2 + b x + c a 0 上,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x t

(1)当 c 2 m n 时,求抛物线与 y 轴交点的坐标及 t 的值;

2)点 x 0 m x 0 1 在抛物线上.若 m n c ,求 t 的取值范围及 x 0 的取值范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