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就时说:“不应看到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到它做到了什么。”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材料三 皇帝是帝国元首。……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摘自19世纪70年代欧洲两部重要的宪法
(1)据材料一、二,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雅典民主政治“做到了什么”值得我们肯定?
(2)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罗马对后世西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三涉及哪两国的宪法?简述其共同点(2点即可)。 (8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嬴政创立的政治制度,概述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3分)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借越权力,为非法权力。……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
(2)《权利法案》何时颁布?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权利法案》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
——摘自1911年11月孙中山与《巴黎日报》记者的谈话
(3)在政治体制的构建上,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如何体现“效法美国”的主张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哪一规定与美国政治体制不同?
材料四我们不采取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会制度,而采取无产阶级共和国的苏维埃制度。代表会议就是苏维埃。自然,在内容上我们和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是有区别的,我们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苏维埃,“苏维埃”这个外来语我们不用,而叫做人民代表会议。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
(4)结合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史实,概述“人民代表会议”的政治设想是如何逐步实现的。
材料一工业化需要科学技术推动,工业化时期是善于学习的时代……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工业化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世界历史纪录片》
材料二……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至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时间段中苏两国经济分别出现什么问题?并分析造成这种共同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时间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8分)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
年商税额 |
指数 |
995~998年 |
400万贯 |
100 |
1004~1008年 |
450万贯 |
113 |
1058年 |
700万贯 |
175 |
1064~1068年 |
846万贯 |
212 |
1077年 |
879万贯 |
220 |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4分)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商业政策的认识。(6分)
地方政权组织的建立,是国家政权重要的组成部分。(9分)
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分析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趋势,对于国家统一发展的重要意义。
请回答:
(1)图①和图②分别反映了哪种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导致了哪些危害?(4分
(2)概述秦朝、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简述行省制度的意义。(2分)
探究问题:
材料一: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时,即拥有七艘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等,雄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当时日本望尘莫及。但是,北洋舰队成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整整六年间,再未添置一舰一炮。而这六年,正是日本海军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高薪聘请外国著名舰船设计师专门设计针对中国的新型军舰。这六年,日本共添置了15艘新舰。这样,中日海军力量对比的天平迅速向日本方面极大倾斜。
材料二: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甲午海战的关键一役。这场海战失败的教训给我们一人重要启示,就是永远不要发展武器装备。过去如此,今天更是如此。必须尽早尽快把我军武器装备搞先进、搞强大。在有虎狼环伺周边的情况下,抓紧此事更是毋庸置疑、刻不容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武儒海《武器装备发展停滞的教训——甲午黄海海战舰艇对比与启示》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黄海海战失败的教训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就吸取了这一教训,请举一例说明。
(2)在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日趋现代化的今天,材料二认为,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仍然要吸取黄海海战失败的教训,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加以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