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一段时间以来,“京津冀一体化”的话题炙手可热。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北京市作为知识型区域,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等占优;天津市作为加工型区域,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占优;河北省作为资源型区域采掘业、重加工工业占优。三地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材料二:2014年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京津冀三地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主持召开座谈会,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他强调,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努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2014年7——10月,京津、京冀分别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中央部委密集调研、谋划蓝图,两市一省加快对接、协同推进,市场力量敏锐出击、主动作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一曲新的“春天的故事”在中国版图的胸膛中正澎湃奏响。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京津冀三地如何通过相互借力,实现共同发展。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2014年7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同时强调,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价值。
材料二《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提出:要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要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科学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要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加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态屏障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免征车辆购置税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安徽省在建设美好乡村的规划中是如何体现“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

促发展,惠民生,是新时期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描述图3和图4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某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将文化建设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如评选、宣传行业能手和劳模,积极培养各类民间艺人,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让人民群众自创自乐;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书屋”,推广发家致富知识;借村委会换届选举,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素养,打造和谐村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及其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新时期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意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强调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中华文明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请你阐述这一文明观的理论依据。
(2)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对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何启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下的名言。如果说这部著作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那么这段名言则生动地刻画了这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各有哪些?
(2)优秀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哪些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