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生忧患,而死安乐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不言而
C.国恒
马无故而入胡
D.行拂乱其所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翻译下面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王舆,合淝人。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临战,本视贼水栅,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曰;“尔往为我取彼。”舆唯唯,而色不欲行。本曰:“尔往耶?”舆曰:“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柵破之,舍而趋彼何为?”本大喜曰:“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排栅入,诸军继址,贼大溃。

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烈祖遣使械廷坚。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曰:“今独可即日乘轻舟,归阙待罪,毋与中使遇。”廷坚恐惧,不为他谋,即从其计。至金陵,遇赦得免。

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矢自左耳出,又中旁一人,犹立死。舆扶归营,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攻颍州,倚营门,仗剑驱士卒登城。城上机石发,中营门及铠之半,皆糜碎,而舆不伤,莫不异之。

(选自陆游《南唐书》,南京出版社,有删节)

【注】①周本、危全讽;均为人名。

②栅:设置水寨时插在水中的木桩。

③唯唯;应答声。

④烈祖:指南唐皇帝李昇(biàn)。

⑤械:特指枷锁、镣铐一类的刑具。此处作动词。

⑥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

⑦瘢痍(bān yí):创伤后留下的瘢痕。


(1)文中画浪线句子的断句,文博拿不准,请你用“/”标出来。(限三处)

卧 百 余 日 复 起 耳 至 老 不 聩 亦 无 瘢 痍

(2)文中有三个词语,文栋不理解,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只写出词义)

方法指引

文中语句

字词解释

【借助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惮:1.dàn①畏难,害怕。②敬,敬畏。③通“瘅”,劳苦。2.dá④惊惧。

往耶

惮:①____

【课内迁移】“莫不异之”中的“异”,根据《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可理解为“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排栅入

遂:②____

【成语推断】“舍而趋彼何为”中的“趋”,可以根据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推断为“奔向,奔赴”的意思。

为他谋

暇:③____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文雅觉得不大好懂,请你翻译。

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

(4)文栋认为文中王舆个性鲜明,请你结合选文简析其形象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公多谈吏事

张芸叟初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更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今先生多教人更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吾昔贬官夷陵,彼非人境也。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且夷陵荒远偏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矣。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迨令三十余年,出入中外。忝尘三事,以此自将。今日以人望我,必为翰墨致身:以我自观,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是时,老苏父子间亦在焉,尝闻此语。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或问之,则答曰:“我于欧阳公处学来。

(选自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有改动)

[注释]①张芸叟官至吏部侍郎,是欧阳修的晚辈。

②“莫不”句没有不把道德文章作为最想听的。

③吾子:对别人的一“种尊称。

④及物:造福社会。

⑤枉直乖错:冤屈错误

⑥迨(dài)至,到。

⑦出入中外:指在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

⑧忝(tiǎn)尘三事:很惭愧位列三公。

⑨以此自将:拿这句誓言自勉。

⑩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亮,通“谅”,确实。报,回应,应合。

⑪任:担任,胜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免有( ) ②所未也( ) ③闻此语(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者见先生 汝心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B.

遣日 策之不其道(《马说》>

C.

欧阳公处学来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D.

或问之,答曰 不效,治臣之罪(《出师表》)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


(4)下列属于“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中“一言”所指代的一项是( )

A.

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

B.

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

C.

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D.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5)作者在文末写“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有什么用意?

文言文段阅读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行以去,止于陶。……于是自谓陶朱公。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范蠡: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②陶:地名。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乃:__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列文字断句。(画两处)

居 家 则 致 千 金 居 官 则 至 卿 相 此 布 衣 之 极 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蠡乘船到齐国,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B.

经过长期不懈的辛苦劳作,范蠡父子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C.

范蠡辞相的原因是他认为位高权重、久负盛名是不祥之兆。

D.

从“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可以看出范蠡是一个不重名利的人。

文言文段阅读(1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不可得 风雨程 统筹

B.

不为得 一丝不 全性命

C.

人之所痛疾 褒善贬

D.

辟患 不物喜 严阵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文段中蕴含着一个人生准则,请你概括出来。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准则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②非:诋毁,埋怨。③非:错误。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男有分,女有 来见天子

B.

谓大同 非独贤者有心也

C.

齐宣王孟子于雪宫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

D.

民之乐者 然则何时而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

货恶其弃地也 皆以美徐公

C.

人不得,非其上矣 余缊袍敝衣处其间

D.

不得而非上者 一犬坐于前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讲仁爱、重民本等思想理念,【甲】文描述了以①“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为核心的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乙】文则明确提出了②“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忧民之忧”就是为群众排忧解难,“乐民之乐”则主要体现在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③“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请从修身立德的角度谈谈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