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 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表1:“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
(“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会议 |
赞成 |
反对 |
弃权 |
缺席 |
总票数 |
赞成百分比﹪ |
1951年六届 |
37 |
11 |
4 |
8 |
60 |
61﹪ |
1952年 |
42 |
7 |
11 |
0 |
60 |
70﹪ |
1954年 |
44 |
10 |
2 |
4 |
60 |
73﹪ |
1956年 |
47 |
24 |
8 |
0 |
79 |
60﹪ |
1957年 |
48 |
27 |
7 |
0 |
82 |
59﹪ |
1960年 |
42 |
34 |
22 |
1 |
99 |
42﹪ |
材料三:表2: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 |
通过 |
反对 |
弃权 |
1961年十六届 |
38 |
48 |
30 |
1964年 |
40 |
57 |
13 |
1965年 |
47 |
47 |
20 |
1968年 |
44 |
58 |
23 |
1970年 |
51 |
49 |
25 |
1971年 |
76 |
35 |
17 |
材料四: 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回答:
(1) 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4分)
(2) 材料二表l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4分)
(3) 材料三表2中1971年的表决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4分)
(4) 材料四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6分)
近代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经历了艰辛、曲折。阅读下面图片,回答:
(1)分别指出以上四幅图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2)概括指出这些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的最主要共同点。
(3)说出图A、B、C、D所宣传的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涌现出众多的思想家。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 、 、 、 。
⑵提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观点的是哪幅图片中的人物( )
A.图一 | B.图二 | C.图三 | D.图四 |
⑶在图二、图三人物所体表的阶级派别之间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论战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⑷概括归纳四幅图片中人物的思想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的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图所示)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的是什么?
(2)根据图1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3)根据图2回答,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什么道路?
(4)根据图3回答,邓小平在南巡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被简称为什么?讲话围绕什么根本问题展开?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
(2)19世纪中期,中国人学西方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3)列举二个中国近代史上学习外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例子。
(4)20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分别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