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史学理论,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现在有网友调侃想要“农妇、山泉、有点田”的日子,董永就是喜欢七仙女纳的“千层底”,这反映了()
| 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 B.农民向往生活富裕安逸 |
| 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
|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事实上现行的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们,主要将近现代历史看做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必修一)、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必修二)、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必修三)。上述视野属于
| A.现代化史观 | B.唯物史观 |
| C.革命史观 | D.全球史观 |
很多文学家认为,个人无法改变世界。因此他们在自己作品里表现出颓废或玩世不恭的倾向,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这些作家倾心表现荒谬、混乱、猥琐、邪恶、丑陋等意识,使作品表现出梦魇的特征。这种文学属于
| A.古典主义 | B.自由主义 |
| C.映像主义 | D.现代主义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散曲反映出元朝的严重问题是
| A.中央集权被削弱 |
| B.民族高压政策导致科举制无法公平选材 |
| C.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
| D.边疆隐患常发,农民起义不断 |
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是反映民间风情,此外至今还流传着《白蛇传》、《济公》等民俗文学。这一切都根源于宋代的
| 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 B.民族矛盾尖锐 |
| C.阶级矛盾尖锐 | D.理学兴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