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后面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加点的字。
(1)自枉屈                    (2)深入不毛     毛          
(3)以其咎    彰                 (4)以咨善道   诹          
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选文第1、2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和              
(2)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作者对刘禅父子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所以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自己毕生的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舅家见/ 借旁近与 B.余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
C.贤材人远矣 / 受人者不至也 D.父利其也 / 泯众人矣

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后来变成“泯然众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用原文答),作者通过仲永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携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廿二日天稍②冻风时③ 柳条将舒未④ 呷浪之 ⑤风力虽尚
⑥波色⑦以游事⑧而此地与余近
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未盛风力尚劲 B.红装蹇者城居者未之知也
C.罍而歌而城居未之知也 D.局促一室内始知郊田外未始无春

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解释下列字词,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茗:罍:蹇:
相同之处:
选文第二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失去猫也!”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中山人之()(2)猫捕鼠及鸡()
(3)非若所知也()(4)弗鸡则已耳( )
翻译下列句子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对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若想解决问题,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古文阅读(7——12)题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请用“/”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余闻之也久 ②非复吴下阿蒙
填空。
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与作者不同的观点
②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乙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不能前时之闻称:
②日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③即刮目相待更:
翻译。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简述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之霁威。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霁(jì)威:息怒。霁:收敛。②严装:装备整齐。③鹞:猛禽。④臂:手臂,这里为动词,意思是用手臂架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逢上怒甚 或谒告上冢 尝
(2)与“而有胆略”中“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道渴而死《夸父逐日》 B.怒而触不周之山《夸父逐日》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D.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4)这篇文章写了哪两件李世民害怕魏征的事?
(5)看完全文,你觉得李世民是个怎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