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潮间带,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还是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及鸟类栖息繁殖的场所。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由上表结果可知,该调查研究的名称是 ;可得出的结论是:
a.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 。
(2)薇甘菊与红树之间的关系是 。从光滩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3)据图分析,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途径⑤是指 ,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 。
(4)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请回答下列请问题:
营养级 |
Ⅰ |
Ⅱ |
Ⅲ |
Ⅳ |
分解者 |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 |
141.0 |
15.9 |
0.9 |
221.7 |
|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
501.2 |
79.1 |
13.2 |
0.5 |
192.6 |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包括 。表中的Ⅰ和分解者分别对应图中 。
(2)图中A生物为第 营养级,其下一营养级生物为 (填字母);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图中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 、 。
(4)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花小,杂交育种工作量巨大。水稻的紫叶鞘对绿叶鞘完全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和a)。现有紫叶鞘(甲)和绿叶鞘(乙)两个纯系水稻品种,将甲、乙两种水稻间行种植。
(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 (操作)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种子成熟后收获 (填“甲”或“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只有1种,若某次实验的这些幼苗出现了性状分离,原因可能是 。
(2)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 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你的判断。
(3)由于甲、乙两品系各有一些不同的优良性状,研究者欲以此为基础培育优良杂种。请你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你的方案是: 。
(4)20世纪90年代有研究发现在某些单细胞原核及真核生物中表达的一些蛋白质中发现了内含肽和外显肽。这些蛋白质在翻译后内含肽将自动删除,然后将外显肽连接起来,才能成为一个有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如下图所示
①该图表示的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该图所示蛋白质分子的剪接过程 (填“是”或“不”)需要蛋白酶参与。
②据图可知,经过翻译后的加工,蛋白质中氨基酸的 可能发生改变。同一个基因可能形成 种蛋白质产物。
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判断理由是 。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 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 (填“Ⅰ→Ⅱ”或“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是在 (填“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的结果。该膜的模型被称为 ,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
(3)图中物质B指的是 ,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 有关,曲线②Q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 。
(生物实践技术)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
(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________或平板划线法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________。
(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______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_____。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________。
在一批野生正常翅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又恢复为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H又突变为h;二是体内另一对基因RR或Rr突变为rr,从而导致H基因无法表达(即: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但是R基因的正常表达是H基因正常表达的前提)。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
(1)表现为正常翅的果蝇中“假回复体”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为HHrr还是hhRR。现有三种基因型hhrr、HHRR、hhRR的个体,请从中选择进行杂交实验,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________(基因型)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若子代果蝇________,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若子代果蝇________,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3)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纯合的“假回复体”。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用这些果蝇与________(基因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预测子二代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