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简要概括首联的作用。
“远烧入秋山”中的“入”,从景的特点到心情的抒写上都用得很准,请简要分析。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江外除夜
[唐]曹松①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②回。
【注】①曹松;晚唐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一生为生计奔波.②昭:明亮,美好。曹松作诗,炼字琢句,请从颔联中选出最有表现力的两字,简要分析。
诗人由春临联想到了什么?诗歌的后两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完成后面的题。
[中吕]朝天曲
元张养浩
挂冠,弃官,偷走下连云栈①。湖山佳处屋两间,掩映垂杨岸。满地白云,东风吹散,却遮了一半山。严子陵②钓滩,韩元帅③将坛,那一个无忧患?
[注]①连云栈:本指横贯秦岭的一条高与彩云相连的栈道,此处比喻宦途之险恶。②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③韩元帅:指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后被诱杀。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湖山佳处”两句用绚丽的语言描写了隐居地。前面用三个短句造成急如流水的气势,到“湖山佳处”便如落深潭,突出了隐居的清静。 |
B.白云在天山,不说满天白云风吹散,却说“满地白云”,可见诗人隐居的这“屋两间”原正处在白云深处,仿佛白云正在脚下滚动。 |
C.结尾三句,把“严子陵钓滩”与“韩元帅将坛”拿来对比,让读者自己衡量判断孰安孰危,从而达到对宦途的否定和对隐居的赞颂。 |
D.写隐居之志,抒山林之情,是元曲中常见的内容,大多用曲折隐约之法,但此曲却一语道破,直迫鹄的,尖锐地指出宦途从政的危险。 |
曲中“偷”字用得非常妙,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②《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词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共8分)
浣 溪 沙
苏轼
软草平莎① 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1),俊逸鲍参军。
渭北(2)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3)。
注:(1)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2)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3)论文:此处指论诗。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高度评价?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