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应:CH4(g)+2NO2(g)N2(g)+CO2(g)+2H2O(g)△H="a" kJ/mol,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0molCH4和1.2molNO2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 min内,T1时CH4的化学反应速率比T2时小 |
B.T1<T2 |
C.平衡常数:K(T1)<K(T2) |
D.a<0 |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右图。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化合价X>Y>Z>W |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W |
C.Y的氧化物与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能反应 |
D.由X、Z、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
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 I2。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IO3溶液。加入NaIO3的物质的量和和析出的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的氧化产物均为SO3 |
B.a点时消耗NaHSO3的物质的量为1.0 mol |
C.0~b间的反应可用如下离子方程式表示:3HSO3-+IO3-=3SO42-+I-+3H+ |
D.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加入的NaIO3为1.2 mol |
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已知C2H4和C3H6的混合物的质量为m g,则该混合物
A.所含碳原子总数为m NA/14 |
B.所含碳氢键数目为3m NA/14 |
C.所含公用电子对数目为(m/14+1)NA |
D.完全燃烧时消耗的O2一定是33.6m/14 L |
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
外观 |
熔点 |
燃烧热/(kJ·mol-1) |
金刚石 |
无色,透明固体 |
? |
395.4 |
石墨 |
灰黑,不透明固体 |
? |
393.5 |
A.由表中信息可得如右图所示的图像
B.由表中信息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kJ/mol
C.由表中信息可推知相同条件下金刚石的熔点低于石墨的熔点
D.表示石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石墨,s)+1/2O2(g)=CO(g) ΔH=-393.5kJ/mol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
B.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发生了氧化反应 |
C.食品脱氧剂(含铁粉、氯化钠、炭粉等)的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 |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