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到清,君主专制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但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内朝)执掌决策权 |
B.隋唐实行三省制,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 |
C.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相权 |
D.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
据《白银资本》统计数据: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白银42,000吨和74,000吨,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l,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人中国。对这组数据的解释最不合理的是()
A.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不断发展 |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
C.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需要更多的资本 |
D.中国客观上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质上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 D.重农抑商的政策 |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呜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这副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束60年代初 | B.60年代束70年代初 |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
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③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等阶层共同努力的结果
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
C.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
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