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不是现实情况上的平等,而是指基本权利上的平等。今日的日本,虽然有些不及西洋各国富强之处,但如果我们日本人从此立志求学、充实力量,先谋求个人的独立,再求一国的富强之处,但西洋人的势力又何足惧?国民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代表全体国民的政府,……严守同政府的约定,服从国法并接受保护。
——摘编自(日)福泽谕吉《劝学篇》(1874)
材料二    吾闻欲救今日之世变者,其说有三:一日保国家,一日保圣教,一日保华种,夫三事一贯而已矣。……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
——摘编自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福泽谕吉和张之洞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对近代日本、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音仇,意同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三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
代表人物
命运
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试分析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的图片三分析,明代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回答:
①图一、图二反映的分别是中国古代中央的什么政治制度?其最根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②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封建选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种选官制度?这种制度采取何种选拔方式?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种选官制度产生的背景(4分)和意义?

阅读材料:
材料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在中央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权力体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秦朝并没有如新皇帝预想的那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为建立中央集权在中央实施的制度,并指出其特点。
(3)材料中“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又实行了什么制度?

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充满艰辛,历程曲折。
【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材料二】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
【材料三】《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其中第二条道路是指1949-1978年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
【材料四】“那一年(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21世纪初,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
——英国《卫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
(2)从经济角度用史实说明中国带有苏联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道路是如何确立的?这与西方的“古典”模式有何显著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那一年(1978年)以来,中国是如何突破“苏联经典”模式,在经济体制上改革创新的。并分析 21世纪初中国的转变带来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