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在探索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
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
B.主张振兴工商业,同西方进行“商战” |
C.确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 |
D.倡导民权、平等和“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称“甲午战争是高度西洋化、近代化之日本战胜了低度西洋化、近代化之中国”与当时中国的低度西洋化有直接关系的是
A.统治者反对“求一技之末,而奉夷人为师” |
B.长期战争与社会动荡阻碍社会转型 |
C.领导者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
D.民众固守天朝上国理念抵制制度革新 |
黄宗羲在汲取西方科学成果乃至方法的同时,却提出西方数学源于中国句股之学的重要观点,即概称的“西学中源”说。确立这种学说的真实意图
A.激发民族自尊自信,推动传统科学研究 |
B.普及西学,促进中西会通以复兴民族国家 |
C.抵制崇洋,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优越感 |
D.要求吸纳西学以中学为框架,防止以夷变夏 |
1915年,中国观众开始迷上一位汉译名叫做“哑波林”的电影演员,亲切地称他为“滑稽大王”、“快活大王”。这位演员在当时大获成功的秘诀有
①电影技术的成熟与传播中的优势②默片形式彰显其哑剧表演的才能
③作品的通俗性和批判现实精神④电视的普及推动艺术走向大众化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如生,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看上去乱七八糟、随心所欲的每一个色点,都是经过科学的、精密的计算,所以每一名画家都是科学家或者数学家。这种表现技法当属
A.古典派 | B.荒诞派 | C.印象派 | D.现代派 |
莎士比亚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以莎士比亚这种创作理念为指导构建的文艺经典是
A.《唐璜》 | B.《战争与和平》 |
C.《等待戈多》 | D.《悲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