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
| 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
|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
| 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 B.调整农业结构 | C.复兴工业生产 | D.实行社会救济 |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
|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
罗斯福新政被称为“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下列举措属于relief方面的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 B.通过《工业复兴法》 |
| C.调整农业政策 | D.兴办公共工程 |
下图所示历史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A.20世纪70年代 | B.20世纪80年代 |
| C.20世纪90年代 | D.21世纪初 |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 年份 |
人力车 |
马车 |
轿子 |
马 |
自行车 |
摩托车 |
汽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 1889 |
6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 1926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3764 |
172 |
922 |
|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
该表反映了上海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