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学东渐是表述西方文明输入中国的裁略语。其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艰难探索和吸收过程,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学类
生产关系
文明阶段
主要内容
传播途径
“中学”
封建生产关系
农耕文明
“四书”“五经”
传统教育和科举
“西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工业文明
近代科学技术
新式学校教育

 
(1)有人认为,“中学”到了近代所面临的机遇并不佳,请从“中学”本身的内容特点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其机遇不佳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就其制度而言,大体有三种制度引入中国……。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至少有三次大的思想观念的更新……。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第3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近代以来引入中国的“三种制度”。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的“三次思想观念更新”。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后,受到西方的影响刺激,中国人开始对西方的历史产生兴趣。西方史学著作的翻译,早期有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莫维廉的《大英国志》,这些译著也影响到中国人对西方历史的研究,如魏源的《海国图志》、王韬的《法国志略》,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但历史学本身的转变,则要到20世纪初,梁启超受到西方民族主义史学影响,主张为国家国民社会而非朝廷的新史学。西方19世纪盛行的实证主义史学,也在此时传入,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也影响到史学界。到了民国初期,这些史学思潮逐渐落实于史学界,史学家们开始用不同于传统史学的方式撰写中国史,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
中国传统史观是一元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是静态的,是以古代为尊的。但受到西方新的历史知识的影响,不得不承认西方亦有一自成系统的文明,甚至如古埃及年代更早于中国。而进化观念的传入,根本上改变历史时间的观念,由静态变为动态,由视古代为最理想的社会,逐渐接受文明逐渐进步的想法。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在西学影响下,中国近代史学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卓尔不群的雅典》
材料三: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四: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时期
政治机构
职能
伯里
克利
时代
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民众法庭

(2)据所学知识,在下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宝贵
经验?(4分)
(4)据材料三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材料四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见图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请回答:
(1)秦始皇是如何“设职授官”的?中止的“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什么政治制度?(5分)
(2)请填写材料二中A、B、C的名称,该图表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5分)
(3)甲、乙、丙三位同学在阅读材料三后,出现了三种观点。甲:“这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话,为此他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乙:“这最可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话,为此他废除了丞相制度。”丙:“这应该是清世祖康熙的话,为此他设立了军机处。”
你认为谁的分析合乎史实?简述该皇帝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5分)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各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简析古代希腊政治制度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2)据材料二,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选拔有什么特点?并做简要评价。(8分)
材料三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而在中国帝王体制之下,臣民的财产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被抢劫。如前135年,汉武帝将盐、铁、酒等重要行业强行收归官营,同时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
(3)材料表明,在私有财产观念上,古代罗马与中国有明显差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差异的政治、经济根源。

古代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既有沿袭,又有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来源于什么时期?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材料四

(4)为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元朝在图上的A、B两地实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拳匪纪事》
材料三: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庚子纪事》
材料四: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五: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材料1、2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3、4反映义和团对待洋人的态度怎样?
(3)材料4反映了义和团的什么局限性?
(4)材料5“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指的是什么?说明义和团的作用是什么?既然“瓜分一事,实为下策”,那么此后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上策”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