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话,谈体会。
养鱼人和翠鸟
有个人在池塘里养了许多鱼。一只翠鸟知道了,天天来鱼塘偷鱼吃。
养鱼的人很生气,但又无计可施。突然,他想出一个好主意:他用稻草扎了一个草
人,插在池塘边,来吓唬翠鸟。
起初,翠鸟看见稻草人,很是害怕,但过了几天,它发现稻草人一动也不动,于是胆子慢慢大了起来,照样偷鱼吃。翠鸟一边吃鱼还一边高唱:“假的,假的,这个人是假的。”
这下可把养鱼人气坏了。他拿来了破蓑衣,旧草帽,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稻草人”,一动也不动地站在池塘旁边。
翠鸟看见了,还以为这是一个稻草人,依旧去池塘里偷鱼,养鱼人等到翠鸟落在他肩上的时候,一把抓住了它,也高兴地唱了起来:“真的,真的,这个人是真的。”
(1)翠鸟为什么会被捉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美国作家艾尔玛·帮贝克的作品《父亲的爱》中的片段。通过读短文你觉得父亲独特的表达爱的方式是什么?请来写一写。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母亲却说我只是个孩子。
在我的生日晚会上,父亲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而把蛋糕推过来让我吹蜡烛的,是母亲。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母亲和我笑容可掬地在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有一次叫父亲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母亲跑过来扶我,父亲却挥手让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儿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父亲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未能察觉呢?
父亲独特的表达爱的方式是:
选自革命家朱德的散文《母亲的回忆》,你从文中体会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个好劳力,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材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体会到母亲是:
我们书中第一板块选自摄影家焦波镜头里的爹娘,请试着填空。
在山东淄博市东南山区一个叫天津湾的小村里,住着俺的爹娘。他俩(),共同生活了近()。俺把镜头对准了俺爹俺娘,记录了他俩二十年间的( )真实、()地影印出一个个真情瞬间,编织出两位()老人一段平平常常的故事。
每次我离家时,都不让娘送,娘也()不送。但到了村头,一回头,娘往往就( )身后。“娘,还下地吗?”“去,人活着,( )干啥!”
快乐阅读(4+4+3+5分)
“懒老师”
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可多了,但在我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的却是被我们称之为“懒老师”的罗老师。
别看他“懒”,他可讲究了:一头乌黑的头发,身上一套整洁的西装,脚穿一双普通的皮鞋,擦得铮亮,可精神啦!
同学们为什么称他“懒老师”呢?这还得从他上课说起。在一、二年级时,无论是教a、o、e,还是教识字、写字,他都非常认真,生怕教漏了一点。可是到了三、四年级后,罗老师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让我们越来越不认识了。就拿学习一篇课文来说吧,他总是要我们先自己预习,读课文,查字典,勾画生字、新词等,上课时让我们明确应达到哪些目标,然后让我们自己去读、去想,或分组讨论。而他呢?这组看一下,那组听一听,有时遇到较难的问题,也仅仅提示一下了事。
至于独立阅读课文就更是我们自己的事了。时间长了,“懒老师”的外号自然就叫开了。可
说来也怪,每次考试,我们班的成绩都是年级首位。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于是把心中的疑惑告诉了爸爸。爸爸笑着说:“孩子,你们冤枉罗老师了。你们的罗老师其实并不懒,他是一个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好老师,他写的教学论文经常在县级,乃至省、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呢!”听了爸爸的话,我为错怪罗老师而感到脸红,更为有这样一位“懒老师”而高兴自豪!
(1)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请分别写出“人懒地生草”和文中“懒老师”的两个“懒”字的意思。
“人懒地生草”:
“懒老师”:
(2)请分别用“-----”和“~~”画出懒老师”在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教“我们”时的不同做法。
(3)文中“我”心中的疑惑是什么?
(4)你认为“懒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从()和()两个方面介绍了布达拉宫,充分表现了布达拉宫()的价值。
(2)作者选取了()和()两个视角对布达拉宫的建筑外观进行了描写,给人以强烈的震憾。除了建筑外观的描写,作者还从()、()、()、()几个方面对布达拉宫的建筑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使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