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内容回头看:
(1)读下面的话,在横线上填写带“然”字的词:
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是想为难他。可是诸葛亮却不当一回事,很——地说:“都督委托,——照办。——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我只要三天就能造好,——我甘受惩罚。”周瑜一听,——答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到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到第三天派人去取箭,诸葛亮——交出十万支箭。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郑人有买履者,先——,而——,至之市而——。
②我回味着这几天——的寻找,又回味着找到时的——,这些都是我从未——的快乐。
(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船尾——,仍旧——,逼近曹军水寨去——。
课内阅读。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轮美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
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这段话,说说丝绸之路为什么是一条伟大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在航海时代来临之前,丝绸之路是地球上唯一有效的东西方联系之路。丝绸之路沿线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财富,理应得到全人类的保护。将丝绸之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更好的保护。
你支持丝绸之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美丽的大草原
我生在天津,却是在科尔沁草原上长大的。
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南端,那里地势平坦,水草茂盛,是个天然牧场。
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太阳高挂空中,万缕金光温柔地抚摸着群山、草原。春风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中放牧着白云。霍林河唱着欢乐的歌儿,哗哗地流向草原深处,流向天边……
春雨轻洒,草儿发芽,大地青绿一色。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草如茵的草原上,格外醒目。听,牧羊姑娘那动听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瞧,骏马奔腾,牛羊成群。看,迎春花从睡梦中醒来了,它在微微春风中拼命摇动枝叶,摇呀摇,摇出了一朵朵金灿灿的小黄花,在青春的陪衬下,恰似一块巨大的翡翠嵌入了点点黄金。整个草原如诗如画。
夏天,一场大雨过后,草原上的各种花儿,一夜之间都绽开了笑脸。那白的如雪,粉的像霞,红的似火,黄的胜金,整个草原像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惹得蝴蝶、蜜蜂在百花丛中狂歌乱舞。哟,萨日朗花也开了,它那五片细长通红的花瓣向下弯曲着,像一盏盏红灯笼。这时,我就最喜欢和小伙伴们高举着一把把萨日朗花在草原上嬉戏。
秋天,青草枯黄,百花调零,只有野菊花开得正旺。山坡上、公路旁,那一墩墩、一簇簇的野菊花在秋风中摇曳,散发出淡淡香气。
八月中秋,第一场雪降临草原的时候,大自然告诉我们,草原的冬天来了。从此以后,鹅毛般的大雪便是草原的常客。大雪过后,山川大地一片银白,无比壮观。那没膝深的大雪给上下班的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诸多乐趣。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我们的叫声、笑声,惊飞了麻雀,吓跑了寒冷。
自从我离开内蒙古之后,再也看不到草原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了。可我多么想你呀,美丽的大草原!
1.给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上画“√”。
万缕金光(lǚ nǚ)奔腾(tén téng)
嵌入(kàn qiàn)绽开(dìng zhàn)
摇曳(gě yè)没膝(méi mò)
2.抄写本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自己仿造一句。
(1)运用比喻的句子:
仿造句子:
(2)运用排比的句子:
仿造句子:
(3)运用拟人的句子:
仿造句子:
3.文章首尾呼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来。
3.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用“________”画出来。
4.最后一句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
A.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
B.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
C.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
D.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
拓展阅读。
火花
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夜,我乘坐一叶扁舟,航行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沉沉的小河上。突然,前面小河的拐弯处,黑压压的峰峦下,闪出一点火光。
灿烂耀眼,就在很近的地方一闪……
“啊,xiè tiān xiè dì( )!”我高兴地说,“快要到宿地了。”
船夫掉过头来看了一眼,又wú dòng yú zhōng( )地俯身划桨。“还远哩!”
我不相信:那火光划破茫茫的夜色,就出现在眼前。然而船夫说对了,它的确还离我们很远。在如磐的黑夜里,火光的特点就是不断战胜黑暗,shí yǐn shí xiàn( ),给人以希望,促你前进。眼见火光渐渐临近,似乎只要再挥两三桨,行程就结束了……其实呢,还远着哩!
我们又在黑暗如墨染的河面上划了很久。两岸的峡谷和峭壁相继出现,又依次离去,落到后面,像是消失在无边无际的远方。而那火光却仍然在前面闪耀着,若明若暗,似近又远,召你前行……
直到现在我还常常回想起那条黑沉沉的河流,那壁立两岸的层峦叠嶂和那点点shēng qì bó bó( )的火光。在这以前和以后都有许多闪耀的火光就像近在眼前似的召唤着夜行者奋勇前进。
但是生活却仍然在阴霾(mái)的两岸之间奔流,奔流,光明依旧那么遥远,所以只好又俯身继续挥桨。
但是毕竟……毕竟远方——光明在召唤。
1.看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所拼的词语。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义。
无动于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层峦叠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答题。
(1)看到火光,我的反应是_________,船夫的反应是_________,事实上__________________。
(2)黑暗中火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这以前和以后都有许多闪耀的火光就像近在眼前似的召唤着夜行者奋勇前进。但是生活却仍然在阴霾(mái)的两岸之间奔流,奔流,光明依旧那么遥远,所以只好又俯身继续挥桨。”
“阴霾的两岸”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行者”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光”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俯身挥桨”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活中,如果你必须“黑夜泛舟”,你会怎样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