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6分)
沙漠落日
在暑假的旅途中,我有幸看到了沙漠落日,那壮观的奇景至今仍在脑海中萦绕。
还没上火车的时候,就听人说沙漠的傍晚是一个胜景,于是我就留心起来了。当列车刚刚驰上辽阔的腾格里大沙漠,正是夕阳西下的时间,在茫茫的沙海中奔波了一天的太阳,此时又红又大,看下来也不似白天那般耀眼了。原来荒凉的沙漠,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不再是白得刺眼的单调的沙光了。这时,天空中的云朵儿也似着了一件的衫儿,飘浮不定。随着这件云衫儿色彩的加浓,橙红的太阳也渐渐接近地平线了。当太阳挨到地平线上的一刹那,天地间好像忽然变了样儿:西边天上层层的云堆好似被胭脂染过一般,蓬蓬松松、悠悠闲闲地飘在那晶莹透彻的碧空上,似一块光滑的蓝缎上绣上了层层橙红的花纹。在蓝天、彩云的陪衬下,浩瀚的沙漠也显得别样的美。蒸腾起来的水汽淡淡地笼罩在沙漠上空,隐隐闪现着七色的光圈。沙丘上的沙生植物,在红晕的光的包围下,似生在凌霄上的仙花瑶草一般。偶尔掠过的鸟雀,也给这静态的美添上了一丝动的生机……
太阳只剩半个了,但是仍不肯马上走到地那边。它在这最后的几分钟内,尽着全力装饰打扮着世界。橙红的云更红了,连东边天上的云,也镶着一道淡黄的边儿。满天绯红的云似裱在浅蓝油光纸的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并且变幻着各种繁乱的形态。整个沙漠被霞光笼罩着,色彩变得柔和极了。那橙红的光溶入朦胧的雾气中,不时闪过的沙漠绿洲像在雾光中浮动着,飘浮不定,一队队晚归的骆驼突然间出现在那线条优美的沙丘上,脖下的大铃铛依稀可见,高耸的驼峰和庞大的躯体也披上了一层霞光。它们列着长队,从容不迫地迈着方步。
太阳终于下去了,天渐渐地暗下来了,曾经绚烂的云变成了深褐红色。大漠的雾渐渐浓了,沙丘渐渐地明显了,刚才闪入视线的驼队也变得模糊不清。白天热得灸人的暑气渐渐地沉入了深沉的暮色。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绚(xùn xuàn)烂 红晕(yùn yūn) 胭脂(zhǐ zhī) 橙(chéng dēng)红
(2)按要求填空(4.5分)
“蒸”字查 部,再查 画,按音序查大写字母是 ,音节是 。
“圈”字查 部,再查 画。在文中“光圈”一词中读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组词为__________。
(3)仿照例子写句子(1.5分)
例:蓬蓬松松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文章写沙漠落日时是按_____顺序来写的,按顺序填入对应的句子。
——————————————————————————————————
——————————————————————————————————
——————————————————————————————————
——————————————————————————————————
(5)文章在描写沙漠落日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哪些沙漠景物?(2.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小木屋(阅读寓言,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楚国有个人搞祭祀活动。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壶酒来赏给门人们喝。
门人们见只有一壶酒,觉得不够喝,就约定在地上画设,谁先把蛇画好,这壶酒就归谁喝。
于是,大家找来树枝和瓦片,飞快地在地上画了起来。
有个人先画好了蛇,端起酒来正准备喝,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就一手端着酒壶,一手又接着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给蛇添几只脚呢!
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好,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说完,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画()点睛
画()类犬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每当天所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称为“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句中宛如的意思是,本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这段话写了很多景物,但细细地归纳,其实主要是写了四个方面景物,它们分别是?
(3)人们把这里的湖泊称为“五花海”、“五彩池”,是有原因的。是什么原因呢?
阅读小木屋(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诗句中加点词语。
故人西辞黄鹤楼
唯见长江天际流
(2)这首诗和《赠汪伦》一样都是()的作品,都属于()言绝句。
阅读小木屋。(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1)文章中水罐共有几次神奇的变化?
(2)按水罐的变化顺序排列句子。
()金水罐。
()银水罐。
()空水罐。
()装满清水。
()跳出钻石。
(3)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字组词。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咽(yàn):
咽(yān):
咽(yè):
(4)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主要歌颂了什么吗?
(5)本文的作者是(),他是()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等。
阅读小木屋。(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熄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1)文章写了西门豹治理邺城的两件事,它们分别是哪两件事?
(2)西门豹是怎样救出新娘的?
(3)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
(4)按文章叙述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
()警戒了其他官绅。
()救出了新娘。
()处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 。
()兴修水利。
()教育了老百姓。
(5)最后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