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
乾隆称;“关口征纳米税,虽每石所收无几,商人藉口额课,势必高抬价值。是取之商者仍出之民也。……每遇1地方歉收“…-关口商贩米船,概给票放行,免其上课,皆以为民食计也”,“乃数年来,税免而米豆之价不惟不减,且昂贵时或有加”。这段话表明当时 ( )
A.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 B.免税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剥削 |
C.粮食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 D.经营粮食的商人并没有受益 |
据《宋会要辑稿》载,宋真宗乾兴元年,官府颁布公告:如有大批货物需要赊销者,买主必须寻找三五个有家产物力的人户作担保,并且立契约规定交付货款的期限;如果过期不付款,担保人必须招数赔付;倘若担保人并无家业,窜同买主蒙骗卖主,严惩不贷。材料表明()
A.宋代商业发展具有行政干预经济的特征 |
B.宋代商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相对宽松 |
C.宋代商业发展以商品货币自发调节为主 |
D.宋代商业发展以赊销为基本营销方式 |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基本仍属小农经济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这段材料强调了
A.中国农业没有技术革新 | B.技术落后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
C.过多的人口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 D.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