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农民富,国家昌。吸取历史经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重视农业生产的投资,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 B.主要致力于改革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C.强调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D.重视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表现在
①土地所有制 ②经营管理方法 ③生产经营的权利 ④产品的分配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
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 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
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政策的调整 B.苏联的大力援助
C.生产技术的提高 D.人民生产积极性的高涨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所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