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报道:“该区成立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区”应该是
| A.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 | B.日本占领区 |
| C.陕甘宁边区 | D.解放区 |
19世纪末的门户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
| A.开放的领域不同 |
| B.开放的对象不同 |
| C.开放的方式方法不同 |
| D.开放的前提不同 |
“文革”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
| C.取消人民公社 |
| 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
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的到了广泛响应,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中国提出这些原则的历史场合是
| A.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 |
| B.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会谈 |
| C.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
| D.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 |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的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她的这段话的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英国失去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
| B.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了英国 |
| C.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
| D.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 B.在亚非会议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
|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
|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