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份 |
1870年 |
1913年 |
||||||
国家 |
英 |
法 |
德 |
美 |
英 |
法 |
德 |
美 |
占世界工业比重 |
31.8% |
10% |
13.2% |
23.3% |
14% |
6% |
15.7% |
35.8% |
位次 |
1 |
4 |
3 |
2 |
3 |
4 |
2 |
1 |
材料二 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18世纪下半期出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手工劳动时期进入到大机器时代,此后不到100年制造的财产竟比过去所有世纪还要多。19世纪后半期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全世界总产值增加了20倍。
请回答:
(1)导致材料一发生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中提到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其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主要交通工具有哪些?
(4)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贞观政要•论任贤》
(1)说这话的是谁?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2)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过去留下的经验和教训
阅读下面材料: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有人)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材料中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政治主张?
(2)唐太宗采取这样的主张,根本目的是什么?
按要求将下图填充完整。
隋朝的大运河
(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隋运河各段的名称。(每一方框填一字)
(2)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隋运河的中心及南北端点。
(3)隋朝大运河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五大河流,成为贯穿_____________交通的大动脉。
阅读下面材料: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完成(1)~(2)题:
(1)“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2)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12分)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回答:
(1)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此诗中的“难”指的是红军遇到的哪些困难?从诗中你能找出红军克服这些困难的具体事件吗? (4分)
(3)诗中的“三军”指的是哪些部队?(3分)
(4)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