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世俗多言李白当涂采石山,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选自《容斋随笔》)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
《容斋随笔》的作者是南宋文学家             。(限填人名
本文通过对李白之死的辨误,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代文学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以下小题
梁慬字伯威,北地弋居人也。慬有勇气,常慷慨好功名。初为车骑将军邓鸿司马,再迁,延平元年拜西域副校尉。慬行至河西,会西域诸国反叛,龟兹吏人并叛其王,而与温宿、姑墨数万兵反,共围城。慬等出战,大破之。连兵数月,胡众败走,乘胜追击,凡斩首万馀级,获生口数千人,骆驼畜产数万头,龟兹乃定。二年春,还至敦煌。会众羌反叛,朝廷大发兵西击之,逆诏慬留为诸军援。慬至张掖日勒。羌诸种万余人攻亭侯,杀略吏人。慬进兵击,大破之,乘胜追至昭武,虏遂散走,其能脱者十二三。乃至姑臧,羌大豪三百余人诣慬降,并慰譬遣还故地,河西四郡复安。慬受诏当屯金城,闻羌转寇三辅,迫近园陵,即引兵赴击之,转战武功美阳关。慬临阵被创,不顾,连破走之。尽还得所掠生口,获马畜财物甚众,羌遂奔散。朝廷嘉之,数玺书劳勉,委以西方事,令为诸军节度。
三年冬,南单于乌桓大人俱反。庞雄与耿夔共击匈奴奥鞬日逐王,破之。单于乃自将围中郎将耿种于美稷,连战数月,攻之转急,种移檄求救。慬将八千余人驰往赴之,至属国故城,与匈奴左将军、乌桓大人战,破斩其渠帅,杀三千余人,虏其妻子,获财物甚多。单于复自将七八千骑迎攻,围慬。慬被甲奔击,所向皆破,虏遂引还虎泽。三月,何熙军到五原曼柏,暴疾,不能进,遣庞雄与慬及耿种步骑万六千人攻虎泽。连营稍前,单于惶怖,遣左奥鞬日逐王诣慬乞降,慬乃大陈兵受之。单于脱帽徒跣,面缚稽颡,纳质。会熙卒于师,即拜慬度辽将军。
明年,安定、北地、上郡皆被羌寇,谷贵人流.不能自立。诏慬发边兵迎三郡太守,使将吏人徙扶风界。慬即遣南单于兄子优孤涂奴将兵迎之。既还,慬以涂奴接其家属有劳,辄授以羌侯印绶,坐专擅,征下狱,抵罪。
会叛羌寇三辅,关中盗贼起,拜慬谒者,将兵击之。至胡县,病卒。
(选自《后汉书·卷七十七》,有删节)
【注】①北地弋居:东汉北地郡弋居辖地,在今甘肃庆阳宁县东部。
②稽颡:(音qǐ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羌大豪三百余人慬降诣:到……去
B.熙卒于师会:适逢
C.专擅,征下狱坐:犯了……罪
D.连营前,单于惶怖稍:稍微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慬“有勇气”的一组是()
①乘胜追至昭武,虏遂散走②并慰譬遣还故地,河西四郡复安③慬临阵被创,不顾,连破走之④破斩其渠帅,杀三千余人,虏其妻子⑤谷贵人流,不能自立⑥慬以涂奴接其家属有劳,辄授以羌侯印绶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各羌族部落一万多人攻打亭侯、杀戮官吏的关键时刻,梁慬率兵进击,把羌人打得大败,能逃回去的有十分之二三。
B.按照诏令,梁慬应驻扎在金城,但当他听到羌人入侵三辅,迫近皇家园陵时,立即带兵出击,把羌人打得四处逃散。
C.庞雄、梁慬、耿种三部调集一万六千名步兵和骑兵,运用连接营寨逐渐前进的策略攻打虎泽,致使单于脱帽光脚,自绑请降。
D.梁慬在调发边兵迎接三郡太守时,因奖赏带兵接太守的南单于的侄子优孤涂奴,犯下奖赏不当罪,被捕入狱抵偿罪过。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慬被甲奔击,所向皆破,虏遂引还虎泽。
译文:
(2)会叛羌寇三辅,关中盗贼起,拜慬谒者,将兵击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①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②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边地。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大珰张锐、于经死论:判罪
B.施于小过,民自新俾:使
C.命首事八人下诏狱执:执行
D.以疑义叩:询问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②尽斥锦衣冒滥官
③撼门大哭,声彻殿庭④乃再杖七人于廷
⑤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⑥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归。
B.杨慎经常讲《舜典》,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
C.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请求归葬。
D.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2)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观鸭说
(明)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十。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惶惶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容与如也。既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各遂其性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
乃复叹曰:因育鸭得育民,然则兹观也,鸭与也乎哉!述观鸭。
【注释】①容与如:安逸自得的样子。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僮不善畜也让:指使
B.其足逡逡然前而却:后退
C.各其性而已遂:顺从
D.之以淳朴囿:约束

下列各组句子加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始育,则饲盆中大哉造物育万物乎
B.其毛羽滈滈则兹观也
C.畜不水也驱之道德
D.或拳立相与骈死不知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曷不以畜鸭雏?
为什么不用(这池水)来养小鸭子呢?
B.三五而阵,各适其所
(小鸭子们)三五成群,各自到自己喜欢的地方
C.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
僮仆拿着筐子回家,于是我和小鸭子一起在水边嬉戏
D.靡不相顾骇愕

没有人不互相看着既害怕又惊愕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开始小鸭子的声音和毛色都很可爱,作者很喜欢,但并不懂该如何养育。
B.小鸭子第一次到池水边,就马上成群结队地顺着竹竿跳进水里,尽情嬉戏。
C.作者借“养鸭”的小事说“育民”的大道理,强调当政者应顺应百姓本性。
D.文章由叙入议,描写细腻生动,议论充分深刻,形象性和思辨性兼而有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③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⑤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⑥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范晔《张衡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容淡静(从容,休闲舒缓。)
B.不好交接俗人(俗人,世俗之人。)
C.举孝廉不行 (不行,没有去。)
D.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特地征召。)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
B.精铜铸成,员径八尺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精思傅会,十年成自此以后,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D.而无骄尚情妙尽璇玑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张衡的科学成就的一组是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衡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③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④著《灵宪》《算罔论》
⑤复造候风地动仪⑥乃作《思玄赋》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1段,作者用了“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了张衡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
B.第4段,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地动仪检测地震的准确无误。
C.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而“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则表现了他的政绩卓然。
D.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与文学方面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由衷敬仰之情。

断句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②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翻译课文中的句子。(10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