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由于在外交活动中语言文字方面存在障碍,加之《天津条约》规定中外条约均由英文书写,并以外文为准。这就迫使清政府作出了开办外国语学堂的决定。
材料二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材一律禁用。在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 有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三 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借用儒家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孔子和儒家学说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材料四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并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开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革命派在教育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资产阶级对孔子和儒家学说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进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所开创的两条成功的道路。(2分)
(5)依据以上材料,试分析中国近代教育和思想发展的历史意义。(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状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整个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二“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备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怎样的战略意图?为达此目的,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出现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3)从经济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美国“不能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的原因。为此,美国采取了战略收缩政策,这一政策对当时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工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关系?据材料简要表述这种关系。
(2)材料二对这种关系做出了什么重要补充?
(3)对材料一中所说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角”,你如何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材料二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 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 ,或欧洲的55%~60% 。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材料三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引自《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四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分之三百。1837年,“活跃号”货船首次处女航,装载了价值1307英镑的货物,运来了殖民地的产品和总额为3080英镑的汇总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庶糖计算在内。一一引自《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大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动力。
(4)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奴隶贸易和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有何关系?
(12分)对各种文献加上按语是历史学习和研究活动中常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按语包括对文献的注解、考辨、说明、评论。结合所学知识,参照示例为给出的文献完成不同类型的按语。
(1)注解:对史籍中的人物、史事、典章制度作介绍性说明。例:
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注1)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1】封建指分封制,西周时期实行的将子弟和功臣分封到各地世袭为王侯,以拱卫周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科举(注1)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注2),《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梁启超《论科举》
【注1】(2分)【注2】 (2分)
(2)考辨:辨别历史记载的正误。例: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责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敞布、鱼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
【考辨】近代以来的考古发掘证明西汉就出现了书写用纸。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说法不确。
中朝,内朝也,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中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大将军等皇帝亲信近臣构成外朝,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事先做出决策。《汉书。刘辅传》
【考辨】(2分)
(3)说明:对史著中一些文字、符号、图形作简要的说明。请将以下图示的说明补充完整。
【说明】
①(2分)
②指新文化运动中对各种西方学说的介绍,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③指新文化运动中以白话文为依托,体现民主、科学新思想、新内容的新文学运动。
④(2分)
⑤这里的因素包括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壮大、十月革命的影响等内外因素。
⑥ (2分)
(4)评论:对史籍中的史学观点进行评论。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材料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右图),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1)据材料一,《时代》周刊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你怎样理解图中的“民主统一”?其实现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2)材料二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分)
材料三 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四 2005年6月,《时代》周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谅解才是出路”。
(4)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四中“导语”的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