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人类面临的悲惨的境况下,我们认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讨论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我们必须学习新的思想方法。我们必须自问:能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军事竞赛给各方带来的灾难?……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中立的立场,作为人类来说,我们必须记住,人类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选择和平,在我们眼前的是不断进步的幸福、知识、智慧。相反,我们是在选择死亡。人类:记住你们是人类,忘记其它的。如果你能这样做,一个新的天堂将出现;如果你不能,那将是宇宙中的死亡。解决方案:我们邀请本次大会的科学家们对世界和一般公众,订立下面的决议:“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各国政府,公开承诺不能挑起世界战争,应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上述宣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表的?
(2)文中“新的思想方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五十年代中国政府能反映这一思想方法的重大外交成就。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提出儒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一介《中国的启蒙》
评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与“国学”关系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的陪审法庭创建于梭伦改革时期,最初附属于公民大会。公元前5世纪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由于陪审员人数众多,就预防了法官受贿的危险性……陪审员是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作商议。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明清两代……中央一级的 “三法司”,即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个机关而言。它们之间是互相监督制约又互相钳制的关系。……清代规定,外省的刑案,一律由刑部核复,未指定会同其他二司共同处理的,大理寺与都察院一般不必过问。三法司共审的,也规定由刑部主稿。在京的案件,也由刑部审理。……提刑按察使司掌管一省的司法工作,府、州、县的长官知府、知州、知县同时也是该级的司法负责人,而且司法工作是他们职分内很重要的一部分。
——韦庆远《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2世纪以前,英国虽然已是一个政治统一的国家,但司法体制和法律体系尚未实现全国统一。这种局面在12—13世纪发生根本变化。在此期间,国王政府通过多种途径,……最后终于把全国司法置于国王法庭直接和间接的控制之下。亨利二世时期,陪审团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司法工具,…… 1176年的《北安普顿法令》……明确了陪审团和法官的不同职权,从而使大陪审团检举制度更加完善。12世纪后期,随着专职法庭的建立,职业法官逐步萌芽,司法审判权开始集中于职业法官手中。1268年,劳伦·德·布鲁克被任命为普通诉讼法庭的法官,他是第一个既非政府官员亦非高级教士而仅凭自己渊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办案经验而进入普通诉讼法庭的法官。此后,出身行政官员的法官越来越少,到13世纪末,在普通诉讼法法庭的审判席上已看不到行政官员的影子。12世纪后期,增加了法庭辩论程序,要求诉讼双方于公堂之上互相质疑、即席答辩,这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和相当的辩论技巧,对于普通当事人来说,已难以独自完成诉讼过程。于是,一个以协助或代表当事人进行诉讼为业的新兴阶层——律师就应运而生了。
——程汉大《12-13世纪英国法律制度的革命性变化》
材料四嗟乎!刑狱者,中西至不可同之一事也。犹忆不佞初游欧时,……尝语湘阴郭先生(即当时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谓英国与诸欧之所以富强,公理日伸,其端在此一事;先生深以为然,见谓卓识。
——严复《法意•案语自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雅典、中国明清时期审判制度的异同。
(2)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英国审判制度“革命性变化”。
(3)依据以上材料,以文明史研究范式的基本观点谈谈你对中英审判制度差异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打败轴.。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材料二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但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之后的1948到1950年,美国给16个欧洲国家1 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九成是赠予,一成是贷款。
材料三 2001年9月11日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恐惧的一天,乔治.w.布什也在情感上亲身经历了这个新生的可怕事件.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可以采取行动.2001年9月20日布什首次向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要么跟我们在—起,要么跟恐怖分子在一起。”
(1)材料一中“世界不得不重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美国“戏剧性”的选择主要表现为哪两大政策?这两大政策间关系如何?
(3)乔治.w.布什的观点实际上体现出一种单边主义的外交理念。现实表明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妄想,为什么?
下文均引自《真理的追求》2000年第七期刊登的《一位美国学者对苏联解体的分析》一文:
材料一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西方的主流观点认为:1,计划经济是走不通的,早在80年代,苏联的计划经济就崩溃了,所以苏联别无选择,只有实行市场化和私有化.2,这是苏联人民的选择.在社会主义国家,一旦给人民真正的民主和自由,人民就会废除社会主义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苏联迄今是进行社会主义试验时间最长的国家,曾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我这里指的是大约10万人左右的占据着党政机关重要领导岗位的。精英集团”,正是这个“精荚集团”想实行资本主义,以便他们享有更大的权利,拥有更多的财富……,我认为,在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广大人民确实在生活上得到了许多好处,但在政治上是比较被动的,缺乏政治权利.当“精英集团”要搞资本主义时,广大人民群众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相反,要把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社会,最优越的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已为十月革命后的历史所证明,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不仅在于它更有利于社会发展了而且在于这个制度有利于实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的社会公正。
材料三同苏联的改革相比,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目前为止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如果说在前进中有什麽危险的话,我感到危险主要来自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扩展,这一思潮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按照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中国的继续发展必须打破政府对资本和商品流通的有效控制,把企业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要知道,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不会给中国带来什麽好处.据我研究;凡是过去实行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的国家,一旦采纳新自由主义模式,实行完全市场化和私有化,最多只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1)你是否赞成材料一的观点?为什麽?
(2)材料二的论述是否正确?结合有关史实请予以说明
(3)材料三中对中国的论述有何错误,理由何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史实,你认为苏联解体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有何警示?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纪念中国抗战5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邮票中心印有“抗战建国”字样。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
(1)材料一邮票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
材料二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夸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
(2)材料二中“克里米亚的会晤”指的是哪次主要会议?其主要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