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认为“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带来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 B.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赔款 |
C.德国矿产资源丰富 | D.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倡人在现世生活的享受 | B.揭露教会腐败 |
C.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 | D.反对禁欲苦行 |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
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
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 |
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
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 |
明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已不再局限于那种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而变成了发迹的商人、市井的女儿……种种过去最普通的人开始成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现象反映出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文学创作日益平民化
③市民阶层的扩大④反封建思想开始兴起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新趋向,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A.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 |
B.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
C.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来作历史研究 |
D.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提出:“以自然之蹊迳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的观点。他强调创作要追求
A.布局构图的精妙 | B.畅神写意的原则 |
C.遵循自然的法则 | D.绘画技法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