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材料说明
|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 B.科学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
|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历史必然 |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
|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 B.统治者“不抑兼并” |
|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
| A.商鞅变法 | B.公田的大量抛荒 |
| C.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 D.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A.均田制的颁布 | B.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
| 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
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
| A.谷物种植 | B.房屋建造 | C.陶器制作 | D.牲畜饲养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
|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