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 3. 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
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昊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美国罗斯幅新政和(新时期)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分析该事件的实质。(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
材料二慈禧太后表示:“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局后,若果无妨害,则必决意实行。”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五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曼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
——笑蜀编《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材料六中国民主同盟曾系统地提出了他们所追求的宪政民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要求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建立各党派联合政权,实行民主政治……”
——中国民主同盟《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1944年)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二中的“调查”指什么?此话表明慈禧太后同意立宪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努力(6分),你认为应如何评价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成果?

材料一: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河滩、湖滨浅水之处筑堤,用堤圈围出土地,而圈围起来的田叫做围田,或叫圩田。在山中把荒野开辟为耕地,往往采用放火烧山的办法,草木被烧去之后,稍加平整,即可播种,这种方法叫“畲田”或“畲种”,唐人多称之为“烧畲”或“火田”“火耕田”。
材料二:在官方史籍中,清代人口数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乾隆六年突破了1亿大关,并相继在乾隆三十一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亿,嘉庆十七年为三亿六千万道光十四年突破4亿。由此,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种。”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及环境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指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天经地义”,人类社会最初并没有君主,君主是人民推举出来的,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二: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的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孙中山
材料三:没收地主、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土地分配的原则是“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以“最有利于贫农、中农利益的方法”按人口或按劳力平均分配;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允许农民出租、买卖。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材料四:地租一般地以实行二五减租为原则,按抗日战争前的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利息一般地减少到社会借贷关系所允许的程度。
材料五: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江泽民)“权为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胡锦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与孙中山“兴民权”的途径有何不同?他们都主张“兴民权”,可最终却得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分别是中共哪几个时期的土地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为实现材料三的目标制定了怎样一条土地革命路线?谈谈实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4)材料四中的土地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与材料三相比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的政策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
(5)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中土地政策的变化,分析中共调整政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就“国以民为本”这一思想而言,共产党人与资产阶级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至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以上材料均摘自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
(3)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同时人员的频繁流动,瓦解着古希腊的血缘亲族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文集》
材料三中华文化主要发祥于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血缘纽带遭受侵蚀,贵族首领的权力、地位不断加强,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族,形成君主集权。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四韩非总结战国诸子的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秦始皇根据韩非的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的职能,主要是统治百姓,此外还有抵御外部的侵扰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利害冲突。……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经过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Ⅰ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作出贡献的三位著名人物。
(3)材料四中提到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它与雅典民主制度对各自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
(4)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