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把战国时期某思想家的思想称之为“相对论”。该思想家及其思想最有可能是
| A.孔子的“中庸论” | B.墨子的“交相利论” |
| C.庄子的“齐物论” | D.荀子的“天行有常论” |
《诗经·卫风·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自由 | 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
|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 | 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
下图是某展览中的“东汉书信纸”展品,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
| A.纸最早发明于东汉 | B.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 |
| C.东汉时已出现印刷 | D.展品上的字体是草书 |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主张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这一修补( )
| A.深入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削弱了明清君主专制统治 |
| C.体现了传统思想文化的活跃 | D.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革命运动 |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
| A.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 B.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
| C.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
黄宗羲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是否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这些看法产生的根源是( )
| A.中国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传承 |
|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 C.吏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
| D.经世致用思潮导致的严谨学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