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1)据材料一慨括唐代“三省”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材料二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蔽矣。”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选官制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材料三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相互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朱绍候《中国古代史》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官制变革带来的影响。
(4)综上所述,唐宋政治制度的变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发展,加快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是30年来中国最强劲的声音。

篇章一 中国的伟大革命
30年前的今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1978年
2007年
实际增长
世界名次
备注
对外贸易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06
21737

3

外汇储备



1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45
24.95万
年均9.8%
4
同期世界的3倍
城乡居民收入
城镇人均(元)
343
13786
6.5倍


农民人均(元)
134
4140
6.3倍


农村贫困人口
2.5亿
1400多万



――来自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30年来新的伟大成就的主要表现,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江苏的多彩蝶变
场景一华西之路
1969年,江阴县华西大队创建了最早的小五金厂,但最初是偷偷生产的
“地下”工厂。到1978年,它创造了近300万的产值,成为华西村的第
一桶金。80年代,村支书吴仁宝出人意料的没有分田到户,却依旧干着
集体经济“副业”。他坚持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
企业发展中。
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
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400多位各国使节与130多家海内外媒体。
华西村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前行。吴仁宝说:“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现在的华西,村民吃饭不花钱。
——《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2)据材料概括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是指什么?华西村的致富路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场景二昆山之路
昆山市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全面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
首,走出了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
作为江苏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是昆山产业转型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从“昆山制造”跃升到“昆山服务”的重要抓手。在经历了发展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两次高潮后,昆山迎来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发展高潮,从“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变。
2004年,胡锦涛视察昆山时说:“都像昆山,小康社会就实现了。” 2005年底,昆山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
――《昆山巨变》
(3)华西村和昆山理念有何相同之处?发展的道路有哪些相同点?相对于华西村,昆山的发展出现了怎样更为明显的特征?
“如果说,江苏乡镇企业的崛起解决了我国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出路问题,那么,开放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则为我国经济体制创新作出了贡献。” 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说,尽管我省长期处在对外开放的第二线,但开放型经济的贡献却一直是最好的。
――《开放型经济:江苏经济鲜明“个性”》
(4)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江苏开放型经济的最早的两个“窗口”是什么? 90年代初和新世纪初,江苏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迎来什么重大机遇?
场景三中国的新起跑点
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而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
――2008-12-19美国时代周刊《中国需要一个新奇迹》
(5)如何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请依据以上材料,完成本表格内容的填写。


涉及的重要机构
机构反映的国家政体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政体的发展趋势





阎立本—步辇图


材料四所谓“海选”,就是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按照候选人的条件,每人一张空白选票,自主填写村委会各类职务候选人的姓名,然后采取投票方式计算每一个初步候选人得票多少。这种提名方式透明度高,每个选民都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所以一产生就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



材料五 2008年“两会”召开之际,CCTV新闻、新华网等连续第四年开设《我有问题问总理》的论坛,广大网友踊跃参与,总理则在记者招待会上深情回应网友们的提问:“我从群众的意见感受了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2)从海选村官到总理通过网络关注民意,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以《网络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作用》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假如你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一员,请说出你们的选题依据。

简述电影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引自《筹办夷务始末》
回答:
(1)以上材料是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
(2)材料一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你的理由。
(4)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法,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
(2)材料二的主张是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