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生态学家收集到的某湖区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请据下表和图回答有关问题:
被食者 捕食者 |
绿藻 |
螺蛳 |
水草 |
鲫鱼 |
轮虫 |
螺狮 |
√ |
|
√ |
|
|
鲫鱼 |
√ |
√ |
√ |
|
√ |
轮虫 |
√ |
|
|
|
|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 个营养级。
(2)若由于某种原因螺蛳全部死亡,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 。
(3)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5来自轮虫,1/5来自螺蛳,1/5来自水草,2/5来自绿藻,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该鲫鱼增重2 kg需消耗绿色植物 kg。
(4)下图是对某地引进经济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调查该经济鱼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t0、t1、t2三个时间相比该经济鱼的种群数量最大的时间是 。
(5)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鸡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 形式流向鱼。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鸡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
(6)据研究表明绿藻含有人体所需的几乎全部的营养成分,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绿藻的这方面价值属于 使用价值;绿藻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价值属于 使用价值(该小题的两空只需填写“直接”、“间接”或者“潜在”)。
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___。
(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填系统生物成分)所利用。
(3)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期。
(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
微生态添加剂EM(由酵母菌、放线菌、乳酸菌和光合细菌等80多种微生物采用特种技术复合培养而成)能促进禽畜生长发育,增强动物的抵抗力,有利于提高禽畜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
蓝狐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饲料中EM的添加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幼狐的生长。研究表明幼狐饲养中,最适宜的EM添加量为3%。请利用下列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验证之。
实验材料、用具:幼蓝狐72只(雌雄各半),基础饲料,EM原液,饲养笼,微型磅秤等。
(1)续写实验步骤:
①将72只幼蓝狐随即分成6组,每组雌雄各半,编号1~6。对每组中的幼蓝狐进行称重,并计算平均值。
②
③
(2)结果预期:。
(3)讨论:适量的EM能有效调节幼狐肠道内的微生态,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这是因为。
固定化酶在生产香蕉菠萝果酒中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某研究人员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香蕉、菠萝混合果肉900g,平均分成9份,每份中加入浓度0.3%的果胶酶和100mL水进行打浆,调糖至20%。分别加入等量的由0.01%干酵母及不同浓度的固化剂制成的凝胶珠,在25℃下重复发酵四次(即四酵),每次发酵结束后观察凝胶珠的完好程度并测定果酒的酒精度,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
(2)加入浓度0.3%的果胶酶可以降解果汁黏度,有利于,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比较1~3组与4~6组,前者酒精度较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固定酵母的最佳条件是。
下图表示科学家培育转基因克隆长白猪的过程,期中调节基因可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培育的转基因克隆猪有望解决世界性的人源器官短缺问题。请据图分析回答:(1)若通过①过程获得的调节基因M端的黏性末端是—CTAG,N端的黏性末端是—TTAA,则①②过程选用的限制酶是。
(2)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⑤过程表示。
(3)在进行步骤⑤前,应对受体长白母猪进行处理。
(4)转基因克隆长白猪子代的器官是否一定可以作为人源器官?简要说明理由。
我国古代就有“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的粪便)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桑基鱼塘”生产模式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下图是现代“桑基鱼塘”的一种模式,请分析回答:
(1)蚕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成分)。
(2)与古代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相比,现代“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增加了沼气池,其意义在于、。
(3)如果把桑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析其能量的来源与去处,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用文字和箭头将图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