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旅行家与流浪汉
一个旅行家风尘仆仆赶着路。到了一棵树下,他坐下取出水杯,畅快地饮水。
“请给我一口水喝,我快渴死了。”一个沙哑的声音传来,在大树根的低洼处,探出了一个头发蓬(péng)松、满脸污垢(gòu)的脑袋。
旅行家将水杯递了过去。那汉子“ ① ”将水喝光,叹了口气,说:“昨晚在这鬼地方过夜,嘿,蚊子可凶了。今天上午才痛痛快快地睡了一阵。”
旅行家看出,眼前这个潦(liáo)倒不堪(kān)的人是个流浪汉。他忍不住问:“你干吗不找份活儿做呢?”
“干活儿?没意思,我懒散(sǎn)惯了,还是现在这样自由自在好。唉,我也曾经有过辉煌,可惜时不再来……咦,你打扮得整整齐齐,是去串门吗?”
“我是一个徒步旅行者,我在进行环球旅行。”
“什么?”流浪汉 ② 地说,“你在开玩笑?”
“是真的,”旅行家说,“我已经走了两年六个多月,还有七天就走到目的地。”
“好呀,”流浪汉喃喃地说,“同样异乡漂泊,我们之间为什么如此不同呢?”
我在一步一步地不断追求 旅行家离开时这么说道 而你 恕(shù)我直言 却在失落中打发岁月啊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闲散——( ) 痛快——( )
(2)给最后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3)在横线①处填上最合适的象声词;在②处填上描写流浪汉神态的语句。
(4)流浪汉也曾有过辉煌,请你想象一下,他的辉煌可能是什么?流浪汉潦倒的原因是什么?
(5)同样在异乡漂泊,旅行家和流浪汉之间有什么差别?如果你遇上流浪汉,你会怎么劝他?
春天二三月间,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都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juàn)妙无比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地吹拂()的春天
()的洒落()的燕子
(2)短文共写了()种景物,有()、()、()、()等。
(3)从文中选择一句比喻句和一句拟人句写在横线上。
比喻句:。
拟人句:。
(4)本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他听到的春雨的声音,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一定也很美妙吧!请写下来吧。
精彩内容我理解。
打开一把红色的雨伞,走在树林里的小路上,听雨滴打在油加利树上,打在相思树上,打在羊蹄甲上,打在面包树上……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仿佛——()
(2)用“”画出文中的象声词。你还能写出这样的词语吗?
(3)我听到雨滴都打在了什么地方?
(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请把它抄下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默读课文,按照蚕渐渐长大的顺序填空。
极小极小的蚕→()→()→()蚕“上山”了。
春蚕
春天是养蚕的季节。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每张蚕种不过一尺见方,上面布满了比芝麻还小的褐色的蚕卵。等桑叶长到榆钱大小的时候,蚕种上便有许多极小极小的蚕在蠕动。蚕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
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nèn)桑叶。这是母亲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
蚕一天天地大起来,桑叶也一天天地剪得粗起来。等蚕长到半寸来长的时候,小匾换成大匾,就开始喂整片的桑叶了。每天清晨,姐姐把桑叶采回来,母亲吩咐我洗了手,用毛巾把一片片桑叶擦干,再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匾里。
蚕越来越大了,呆在一个匾里太挤了,就分成两个匾,再分成三个匾……匾一个又一个地增加着。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把隔壁的一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当作养蚕室,把七八个匾都搬了进去。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推开养蚕室的门,立刻传来一片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似的。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那些日子,采桑叶的担子就落在父亲的肩上。父亲用很大的桑剪把桑叶连枝剪下来,成捆地背回来。
蚕快“上山”了,母亲一夜要起来两次,累得她腰酸背痛。我和姐姐也常常起来帮忙。母亲把蚕沙大捧大捧地从匾里清出来,姐姐把桑叶大捧大捧地放进匾里。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蚕“上山”了。它们被捉到用一束束麦秆扎成的“山”上。几天以后,“山”上结满了白的黄的茧子。母亲一面摘茧子,一面轻轻地对我和姐姐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得不易呀……”
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抄写《春蚕》中表现母亲养蚕很劳累的其他三个句子,标出重点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