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3年,俄罗斯正式将克里米亚半岛纳入版图。此后,对俄罗斯民族来说,在这一地区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4年,为争夺对土耳其的控制权,俄国对英、法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政府的腐败和军事上的落后使俄军毫无胜利的希望。俄军的战舰是帆船,而联军的战舰则是先进的汽船;俄国南方没有铁路,靠牛车马车运输,而联军则用铁路运输军用物资。1855年,俄国战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内矛盾进一步加剧,农民起义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1:俄罗斯 2:乌克兰)
材料三 2014年3月17日,克里米亚公投统计结果表明,96.6%选民赞成加入俄罗斯。21日,普京签署经联邦议会批准的克里米亚入俄条约。27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有关乌克兰问题决议,确认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全民公投无效。
(1)材料一中,英法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军事上的优势地位与什么因素紧密相关?战败后,为摆脱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图1是在克里米亚半岛南端某一旅游胜地召开的会议,请写出会议名称并说出这一会议对战后哪一国际组织的建立产生了影响。
(3)材料二图2,原苏联为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在斯大林领导时期实行了哪两个方针?
(4)读材料三,请你从中国一贯的外交立场出发,谈谈对克里米亚公投重回俄罗斯这一事件的看法。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4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3)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4)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有战有和,请各举一例说明。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古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5)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和平与发展史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世界和平不断受到威胁。2011年3月至今,利比亚的局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小华和小明围绕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一下探究,请你也参与。
任务一:梳理知识
(1)近代以来,造成利比亚等非洲国家贫穷落后和局势动荡的原因有哪些?
(2)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大国强权政治损害中国利益的表现。
(3)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4)二战后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的事例有哪些?
任务二:解决问题
小华:发展中国家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小明:大国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要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促进共同发展。
(5)请任选上面观点之一,结合史实加以阐明。
任务三:思考感悟
(6)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会上中国提出的废除“二十一条”,取消外国在华势力范围和一切特权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而公约明确提出“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材料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必须在10月1日起的10天内,把苏台德区和德意志人占多数的其他边境地区割让给德国;割让区内的军事设施、工矿企业、铁路及一切建筑,无偿交付给德国……”
(1)材料一中所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条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九国公约》的内容和实质?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分析,此片段应是节选自历史上哪一重要文献?这一文献的签订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恶劣影响?
(4)反思上述材料中,中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在国际舞台上的类似遭遇,你有何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二: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933年)
(1)材料一中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苏联的模式”指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国家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样“坚持下去”,并获得“新生和繁荣”的?
(3)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