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不竭的推动力。在中外历史上每当旧的制度或过时的技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新“东西”,譬如新产品、新政等。结合所学知识解决这些“新”问题:
(1)因为水力、风力等受到很多自然条件的制约,瓦特研制出什么样的“新”动力机器?它推动人类进入什么样的“新”时代?在19世纪交通工具的创新方面,哪个国家的走在最前面?
(2)当煤的污染甚至使伦敦成为“雾都”时,人们又发现了什么样的节能环保的新能源?这项新能源又把人类推进什么样的“新时代”?
(3)当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困境时,列宁提出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创新之处表现在何处?
(4)当资本主义发展遇到危机威胁时美国采取什么政策?新在何处?
(5)下表是《IT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IT产业是指信息技术产业)
项目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国内增长率 |
2.2 |
4.2 |
3.3 |
3.5 |
4.7 |
4.8 |
其中IT产业 |
0.6 |
0.8 |
1.0 |
1.2 |
1.3 |
1.3 |
该表主要说明美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3分)
(2)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发动,材料一中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有哪些?(2分)
(3)材料三中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有哪些危害?(2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写出李鸿章在该事件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材料二是与中国近代某一政党相关联的两幅图片,写出这一政党的名称、建立者、建立的地点。材料二中图一的“十六字纲领”又被阐发为什么思想?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方面,它与材料一有何不同之处?该运动到了后期又有什么新的内容?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为该历史兴趣小组的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一帝”。秦朝虽然短暂,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赢政26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发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货币一统。
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1)你认为秦王为什么能扫六合,而其他国家却不能做到?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2)秦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领导这次农民起义的两位起义领袖分别是谁?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七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他们一起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图一最先称霸是谁? 图二各国间战争不断,试举三例。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诸侯混战的局面,这些战争是西周哪一制度下埋下的祸根?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说出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
(3)战国后期,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请你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阅读下则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周)武王不循古而王,夏、殷(商)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在哪一年任用“卫鞅”实行变法的?
(2)材料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他应该属于哪家学派?
(3)“卫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