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创新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不竭的推动力。在中外历史上每当旧的制度或过时的技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新“东西”,譬如新产品、新政等。结合所学知识解决这些“新”问题:
(1)因为水力、风力等受到很多自然条件的制约,瓦特研制出什么样的“新”动力机器?它推动人类进入什么样的“新”时代?在19世纪交通工具的创新方面,哪个国家的走在最前面?
(2)当煤的污染甚至使伦敦成为“雾都”时,人们又发现了什么样的节能环保的新能源?这项新能源又把人类推进什么样的“新时代”?
(3)当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困境时,列宁提出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创新之处表现在何处?
(4)当资本主义发展遇到危机威胁时美国采取什么政策?新在何处?
(5)下表是《IT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IT产业是指信息技术产业)

项目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国内增长率
2.2
4.2
3.3
3.5
4.7
4.8
其中IT产业
0.6
0.8
1.0
1.2
1.3
1.3

该表主要说明美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重大历史人物可以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1)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学者,物理学家,发现了杠杆定律和螺旋式水车,他是
(2)他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利用宗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他是
(3)他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曾经在前4世纪后期控制希腊后,出兵东征,横扫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足迹远达印度,他是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冲击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1)材料一中的福州船政局是在哪次运动中创办的?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地位?“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是该运动中的哪一项措施培养出来的?(6分)
(2)材料二的图片形象的反映了我国近代一段十分重要的历史,请你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其含义。(3分)
(3)材料三的“___________”上应该填写哪一历史事件?从材料可见,该运动具有怎样的作用?(4分)
(4)结合三则材料,你发现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4分)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被称为“十里洋场”……
——互动百科
(1)材料一中,上海的“开埠”是根据哪一条约的规定?这一条约的什么内容最能体现当时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3)在材料二所述运动中,中国为了“自强”和“求富”创办了一系列工业。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例。
(4)近代首先发生在上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运动中,谁在此地创办了什么杂志,成为这场运动的阵地?
材料三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世博会,它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作用,当数千万中国人以无比欣慰的心情迈进上海世博园大门时,便真真切切地的触摸到人类文明的脉搏。按照7000万的参观者计算,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上海经济直接拉动效益客观。加上全球正处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这样的盛会就更加引人注目。但在世博会展示的场馆中,中国企业所表现出的创新活力不足,这是必须要正视的现实。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感知什么”等
(5)结合材料三分析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从材料三中你还能得到什么感悟?

1901年,张东升一家又一次搬迁到北京郊区的农家院落里,爷爷回顾起近半个世纪以来的颠簸流离,感慨万千;祖籍本在香港岛、1843年被迫移居台湾、1896年流离到祖国定居北京东交民巷,现在被驱逐到此。老人说起自己家庭的不幸与国家被侵略和屈辱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请据此回答。
(1)张东升家被迫移居台湾与哪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其后,张家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又与哪两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有关?这两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你认为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应如何避免屈辱历史的再次发生?

材料一、北京人遗址坍塌过半:2003年12月2日,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牟会宠教授说:“1929年裴先生发现北京人头盖骨时,山顶洞是完整的,而现在有一半多已经露天了。一进洞,很明显地就会看到山顶洞的内顶板、南侧壁的岩石有大量松散的堆积体,遇到稍微剧烈的震动,很容易就塌方。”
材料二、2003年中科院公布了对周口店遗址地质病害调查结果:周口店遗址目前面临全面危机。地震、爆破和火车震动的影响,造成岩石从较陡的斜坡滑落,产生塌方。遗址旁边采石厂的爆破作业,对遗址保护非常不利,周围水泥厂的粉尘容易形成酸雨,侵蚀岩石。过量的开发也使得坡度过大或者洞顶过薄,致使洞顶塌方、斜坡滑落。
材料三、《北京晚报》(2004-05-21)报道:文物保护专家在对北京人遗址存在隐患的各个地点进行了多次勘察的基础上,目前已经制定出抢险方案,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启动抢险加固工程。
——摘自中学历史在线
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导致“北京人遗址坍塌过半”的原因中有哪些原因是可以避免的?
(2)你觉得有必要对北京人遗址对进行抢险加固工程吗?
(3)考古学家发现,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中,有被火烧过的成层、成堆的灰烬,在灰烬里还有很多被火烧过的石头、骨头等,并且北京人还有烧烤食物的“厨房”。这说明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和控制火。想一想:火的使用对北京人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4)、半期以来学习历史的疑问与心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